周末十万人 珠村睇七娘
珠村小学体育馆,市民在挑选慈善义购活动上的手工艺品。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当古诗中描述的乞巧风俗在一些地区已日渐凋零,广州的乞巧节却热闹异常。这个七夕周末,“中国乞巧之乡”天河珠村迎来逾10万名游客观巧、游巧、斗巧。
文/记者方晴 通讯员田禾
图/记者莫伟浓 实习生郑凯夫
今年是“广州乞巧文化节”举办的十周年,从乡土间的民俗演变成城市节日,乞巧民俗正代表广州逐步走向世界——今年,羊城巧姐首赴澳门献艺,国际友人穿上汉服到珠村游巧;同时也渐渐回归民间,以文化惠民——来自两岸四地民间的巧品首度齐聚珠村,并在昨日举办了首届慈善义购活动。
残疾人“巧品”热卖
“这是残疾人做的?”“好叻啊!”昨日下午,广州乞巧文化节首届手工艺品慈善义购活动在广州赛艺会现场举行,由天河区康园服务中心的智力与精神残疾人学员制作的参赛作品成为热销“巧品”,短短3天内卖出了300多件,筹得善款29488元。
“最受欢迎的串珠玫瑰花,七夕一天就卖了100支。”康园中心工疗部部长方静珊介绍说。这是工疗学员们第一次有机会亮相乞巧节。他们来到赛艺会亲自介绍作品,对自己的手艺能得到市民的喜爱,感到既自豪又高兴。在热心市民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接近3万元的义购善款在扣除成本费后,将返还到残疾人手上或进入工疗站活动经费。
美国“巧男”穿针
英国“巧女”抛绣球
前天下午,@广州天河发布联合@中国广州发布及“中国广州”英文微博联合策划,邀请20余位来自英国、俄罗斯、印尼等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和微博网友到天河珠村。
20多位中外友人在乞巧苑游园一起换上了汉服。来自美国的Will一边穿上及地的浅蓝色汉服一边大喊“too hot(太热了)”,同行的朋友的“handsome(帅气)”赞誉也让他哈哈大笑。
穿针本是古代用于考验女子是否心灵手巧,对于身强力壮的美国伯伯来说却不是一件易事。外国友人们满头大汗终于完成了7根针的穿线。
绣球寻缘是两人配合的小游戏,一人背筐,一人抛绣球。来自英国的莎拉和威廉是一对情侣,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表现出比其他人更好的默契。
在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前夕,广州乞巧文化交流协会应澳门方的邀请,组织珠村与黄埔“巧姐”及乞巧文化专家组参加了澳门2014亚太文化创意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