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前线救治伤员曾中流弹 丈夫是东纵名将

30.07.2015  00:40

周田老人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 (记者 陈帆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见到周田老人的时候,她端着一杯茶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安静,慈祥。这与她后来叙述起在前线面对枪弹炮火时的坚毅完全不一样。很难想象,她这样瘦弱的身躯里藏着那样庞大的能量,能够在面对敌人的枪口时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当兵就不怕死!”

救助伤员被流弹擦伤

周田,1928年出生,是东莞周屋人,她的丈夫袁康也是东江纵队的名将。

周田是1945年参军的。当时参军都不能对外说,甚至家人也要隐瞒,不然就有可能会给家里人带来危险。她的几个姐姐先后参军,家里剩下周田和她的弟弟。“日本鬼子占领了广州,往我们这边打过来了。有一天共产党部队从我们家经过的时候,我和弟弟就偷偷跟着部队走了。”周田老人回忆道。

“打日本鬼子去”,她说到这的时候,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仿佛当年激情岁月的一幕幕又浮现在了眼前。

周田在参军后几个月便加入了共产党,成了前线救助队中的一员。“我们这些队员之前都没有学过怎样处理伤口,只能跟着部队一边打仗一边学习。”前方就是战场,不断有前线的伤员被抬送到周田这来救治。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甚至连麻醉药也稀缺得可怜,只有受伤严重的伤兵在做手术取子弹时才能使用少量麻醉药。普通伤兵只能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等安全时才能转移去后方医院。“偶尔有实在疼得受不了的战士才会小声‘哼哼’几声,没有一个战士喊疼。”周田说。

“战争是很残酷的,不是打你死就是我被你打死。”回忆到这,周田握紧拳头,“日本鬼子来欺负我们中国,我们必须反击。”前线的工作总是伴随着枪声和炮火。周田依稀记得,当时子弹就在身边穿过,炮弹就在身边爆炸,耳朵都被震得隆隆响。有一次她正低头做事时,一颗子弹“嗖”的从她右臂擦过去。她的衣服上留下两个灼烧的大洞,手臂也擦伤流血,火辣辣的疼。

当问到周田老人现在回想起来害不害怕时,她坚定地摇了摇头:“不怕。打仗,既然来当兵,就不怕死不怕疼,怕死就不来当兵了。”

保家卫国不分男女

讲起她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往事,周田老人脸上始终挂着不变的坚持,那是一种身处和平年代无法理解的信念。但透过她的讲述,我们却能深刻体会到,从骨子里透出的坚强与不屈,这便是中华民族不灭的精神。

周田老人有一件绿军装,上头别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章。衣服熨得整整齐齐,一丝褶皱都没有,她很用心地保存着。周田在回忆当年的烽火岁月时,会用她刻满岁月的手爱惜地摩挲闪闪发光的奖章。

“爱国还分什么男女!”当问起为何一个17岁的女孩子会毫不犹豫选择参军,奔赴一线抗战杀敌时,周田老人激动地说道。

“日本人来侵略我们的国家,欺负我们中国人,作为中国人的一分子,我自然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保家卫国。”周田说她在温塘读书时与她丈夫袁康相识,学校教书的老师会告诉他们国家的形势,从小就明白要保卫祖国,与日本鬼子抗争到底这一道理。“男人有脑子懂道理,女人也懂,保卫国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不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