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职业自带味道!嗅辨员讲述:天天闻臭,究竟为了啥
大洋网讯 不用任何仪器,拿起可能注有臭气的有味气袋,用鼻子靠近吸气进行嗅辨……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呢?原来,在广州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有这么一群常常和臭气打交道的嗅辨员,也就是人们相对更为熟悉的“闻臭师”他们的工作,就是用鼻子让广州环境更美好。
你或许会想象他们依靠的是异于常人灵敏的鼻子,只要鼻子一闻就能对气体了如指掌……其实他们拥有的是普通的鼻子,但他们严以律己,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在生活中要注意各种细节;他们需要经常外出进行现场采样,夏日炎炎,有的作业面现场温度可高达45度……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的环境卫生监测部,和这群嗅辨员们聊了聊这份特别的职业。
走近嗅辨员: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实,嗅辨员不是专门的一个职业,我们本身都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嗅辨是其中一项工作内容之一。”彭妙会向记者解释道。她不仅是嗅辨员,同时也是判定师。判定师负责主持整个嗅辨工作,本人不担任判定工作。首先判定师需要配气,将样品配到合适的浓度,然后让嗅辨员闻,统计、计算嗅辨的结果,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我们闻的不是具体哪种味道,你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味道。”嗅辨员欧俊宏解释,测定臭气浓度采用的是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即将三只无臭袋中的两只充入经过活性炭过滤的洁净空气,另一只则按一定稀释比例充入洁净空气和恶臭气体样品供嗅辨员嗅辨。
由于每个人鼻子的灵敏度都不一样,为确保公平性,需要6个人同时进行嗅辨工作。六名嗅辨员要对判定师分发的三只气袋中的气体进行嗅辨比较,并挑出有味气袋。全员嗅辨结束后,进行下一级稀释倍数实验,若有人回答错误,即终止该人嗅辨。当有五名嗅辨员回答错误时实验全部终止。最后由主导全局的判定师求得臭气浓度。最后统计分析后得出的数据、结论,将为广州的城市管理方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中心副主任林金明介绍,研究中心在城市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设施建设、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决策等方面的前期规划和后期监测等都开展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为广州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职业要求严苛:洗发水也要选无香味的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嗅辨员呢?刚入职一年的新人嗅辨员高慧告诉记者,要成为一名嗅辨员首先要满足几个条件,年龄在18到45周岁、嗅觉器官没有疾病等,然后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合格才能持证上岗。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以及标准嗅液考核。“嗅辨师不是要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高慧还笑着回忆道,亲友有时会调侃:“你平时做实验,鼻子还能代表像仪器一样来做实验啊?你有时候能不能闻到我身上?其实我们嗅辨员代表的是普通人鼻子的感受。”另外,该工作对专业背景没有特殊要求,跟今后嗅闻的实践经验有一定关系。
第一次听说嗅辨员这一工作实在高慧进入广州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后。“我第一次听大家做一个实验竟然要那么多人,既要配气师,又要判定师,要这么多人才能完成一个实验,觉得很好奇!”在当了嗅辨员之后,高慧觉得自己的鼻子还能出数据,“有趣!”现在的她认为,嗅辨工作就像做实验一样,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
在成为嗅辨员以后,高慧对自己的生活细节也格外注意。由于该工作的特殊要求,嗅辨员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今天采了样,明天要做嗅辨实验,那么当天肯定不能化妆,也不能喷香水,有香味会干扰我们的嗅觉。我现在在生活当中都挑那种无香的洗发水。”来自江西的高慧还很爱吃辣,而刺激性食物也是不被允许的,因而她也要常注意抵挡“美味的诱惑”。
受访者供图
夏天面对45度高温,在一天感觉最臭的时段取气
嗅辨员除了埋头在实验室里,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到现场进行采样工作。欧俊宏介绍,作为一个嗅辨员,头一天一般要出去一天进行采样,第二天样品就要拿到实验室分析。“去年一年我们约有80余次去到现场采样。”
据了解,一般三四个人组成团队到现场,譬如填埋场、焚烧厂等,在这些的边界至少取到三次臭气样品。“在一天感觉最臭的时段就取气,回去分析有没有超标的话,就是看臭气的最大值有没有超标。现场人的主观感觉这个时候是最臭的,那就已经相当臭了,赶紧拿取样瓶用最快的速度采集。”嗅辨员在现场的一个取样点等待6到8小时取到三次气体,在等待的时间,他们会进行其他项目的采样工作。
覃卫星是监测部最为资深的员工,他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参加嗅辨员的工作。在他印象中,当年刚进行采样工作的时候,部分填埋场甚至连防渗都不规范,也没有除臭,“那时候现场很臭,夏天垃圾发酵,气温又高,熏到眼睛都睁不开的这种感觉。这些年来规范了很多。”
除了对臭气浓度的检测,监测部也进行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分析监测、生活垃圾源头组分调查和分类效果评估以及典型区域生活垃圾产生量研究等。有些项目的采样工作需要深入到填埋现场的作业面,臭气浓度很高,温度能达到四十到四十五度。
令覃卫星印象深刻的除了夏日的高温还有暴雨。他记得有一次去填埋场,路上突然下起大雨,车就陷在泥路上,手机也没有信号,车上所有人只能一起下来推车,结果最后浑身湿透,一身都是污泥,相当狼狈。有时候车开不进去,人手不够,他们还拜托司机师傅一起帮忙背着仪器走到采样点,走了四五公里,“当时还挺辛苦的。”
受访者供图
露天作业危险常伴:雷就在身边炸开
除了辛苦,嗅辨员的工作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填埋场也往往是危险的雷区,而采样通常在空旷的平台上,因此现场采样工作一定要避开雷雨天气。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嗅辨员吕永就有一次相当惊心动魄的经历,令人凛然。
他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当时吕永正在进行采样,他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观景台,是该处的制高点,相当空旷,也没有什么建筑物。由于仪器要用电,他将线圈从电源处拉到采样的地方。正当他专心作业的过程中,没想到,原本晴好的天气突然下起了大雨。
“夏天天气不稳定,想不到采样的时候雷雨就突然来了,雨势很凶猛,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护仪器。”于是他准备赶紧收仪器,将线圈卷起来。恐怖的事情就在瞬间发生了。
“突然,雷就在不远处炸开,声音很大,感觉就在身边一样,比较震撼。我有一点被吓到了。”吕永懵了一下,赶紧奔走寻找避雷的地方,终于找到一个洞穴稍微躲避一下。他事后回忆起来也是颇为后怕:“打雷的意外也听到过,但是亲身经历还是很震撼的。不是远远的听到,就是在身边炸响的,雷很响。”
图/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