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植:呼唤工匠精神,即是呼唤广州下一轮发展动力

30.03.2016  09:50

    郑植

    评论眼:从陈李济到微信,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工匠精神在广州的传承与延续,这一传承的印记还需要在广州更宏大的城市发展场景中不断复制,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不断跃升。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成为年轻人口头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出人们对“创造”的渴望,更反映出这座国家中心城市未来的澎湃动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尚属首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在中国制造业重镇的珠三角,人们开始寻找新时代的工匠,开始探讨创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问题来了:在被称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服务业比重已接近七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6%,我们是否还需要讨论工匠精神?当我们在谈论广州工匠时,应该谈论什么?

    在深圳,我们谈论工匠精神时,我们更多地关注科技创新的工匠。我们谈论创客,谈论大疆无人机,谈论光启对于创新技术的极致追求,我们还谈论华为,基于客户和消费者需求持续创新,把“工匠精神”贯穿于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创新融入深圳的血脉,与工匠精神形成共鸣。

    在佛山,我们谈论工匠精神时,我们更多地关注对制造业的坚守,谈论制造业大市的转型升级。美的“煮夫”工程师两年煮了两吨米,只为研制出可以赶超日本的电饭煲;格兰仕集团微波炉研究开发部的工程师两年烤了6000只鸡,只为造出“世界第一”的微波炉……这样的工匠故事在佛山频繁发生。

    从这样的跨城对比,我们发现,一群工匠背后是一群明星企业,一群明星企业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城市竞逐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在创新驱动你追我赶的竞相跨越中,广州需要呼唤工匠精神,需要在寻找广州工匠的过程中激扬起这座城市不断进取、专注追求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城,广州除了依靠现代服务业的强大支撑,更是手握先进制造业的“一手好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广州正在产业重构布局中寻求未来发展的澎湃动力,在“十三五”期间,广州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由2014年的54.2%提升到2020年的70%。从这个角度上看,广州不仅需要讨论工匠精神,更需要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再度诠释和全新实践,为广州回归先进制造业的舞台中心注入新动能。

    笔者认为,对于广州这座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来说,庞大的城市肌体之中有着工匠精神的烙印存在,只是华丽地隐藏在某个背面,需要在深度挖掘中展露出真容。

    有资料显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在日本,是一种偶然吗?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而广州,恰恰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长寿药厂”——陈李济。这家传统老字号企业历经百年绵延至今,仍欣欣向荣,年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陈李济还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走聚焦发展、品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路线。

    微信,这款在广州诞生的全球最大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也堪称广州工匠精神的新代表。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对产品的追求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他的多数产品都是经过手下工程师成百上千遍的修改才被允许上线。在流传甚广的微信背后的产品观里,有这么一条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作品而非产品,工匠而非设计师”。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微信上风靡一时的“打飞机”游戏,便是从4个游戏方案里面反复修改最终挑选出来的。

    从陈李济到微信,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工匠精神在广州的传承与延续,这一传承的印记还需要在广州更宏大的城市发展场景中不断复制,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不断跃升。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成为年轻人口头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出人们对“创造”的渴望,更反映出这座国家中心城市未来的澎湃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百年来,工匠精神如同一台不知休止的发动机,引领着美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它塑造着这个国度,成为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说到底,我们在广州呼唤工匠精神,实际上是呼唤这座城市下一轮发展的动力,呼唤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