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质量强市”的东莞努力

14.03.2016  10:45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副省长、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在全国两会上表示,正在准备“关于制定《质量促进法》的议案”,建议国家制定这部法律,可见其对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视。而在今年,“工匠精神”这个词汇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产品质量的话题为各界关注与热议。

3月8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到市质监局调研,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乘势而上,努力当好广东质量建设的排头兵,为东莞“三个走在前列”提供支撑。

顾名思义,“质量强市”强调的是要以提高质量作为强市的手段。质量是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要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就必须更重视质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这座城市凭借制造业上的大展拳脚,获得了 经济 的狂飙发展。然而,以往伴随东莞制造的,也流传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等各种异议,以至于在后期转型中,产品往往因为质量的问题,而无法形成有价值的品牌,导致产业升级无法顺畅进行。

事实上,近年来东莞在“质量强市”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去年以来,东莞以质量强市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东莞制造2025”战略,质量强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虎门、长安分获全国服装、五金模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东莞城市名片增添“国字号”色彩。与此同时,政府质量奖和省名牌数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发布公告:正式命名东莞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示范期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有东莞企业界人士指出,这份荣誉不仅是东莞质量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东莞转型升级和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历史性机遇。

从目前来看,“质量”的概念正在各界的讨论中进一步深化。“质量”不仅仅是产品质量问题,从范围上看,质量已经超越产品、生产、制造的范畴,涵盖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层次上看,不仅要求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还要形成先进的质量文化,提升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有质有量的政绩观和全社会参与的全员质量观。

“一直以来,在质量监督方面,各个技术机构较好地发挥了平台作用,支撑了东莞制造业的发展。不过放眼未来,质量不再是一个技术名词,而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更意味着一种社会责任和公共义务,是政府应全力抓好的一项宏观工作。”一名长期从事加工业的企业主表示。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是重要一环,把提升产品质量放到重要的位置来强调,才能让“东莞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长盛不衰。面向“十三五”,东莞确立了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城市理想,这些无不呼吁这个城市更加重视质量生产,更加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与涌现,才能勾勒东莞制造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