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高考试卷命题背后故事:整个命题组只有两位女老师
大洋网讯 “终于考完啦!”伴随着考生们一阵阵的呼喊,今年的高考于昨日落下帷幕。而对于今年的高考试卷,有人说难,有人说易;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可无论如何,高考命题都承载了命题老师的热血和激情。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虽然时光已冲淡了许多记忆,但对于40年前的命题组老师来说,当年的一切还历历在目。中山大学外语学院80岁的退休老师祁庆生和化学学院退休老师夏敬谋,便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广东命题组的成员。回想起当年那段经历,两人还显得很兴奋,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高考命题工作。虽然已记不起具体题目,但某些情节还记忆犹新,“因为对于我们来讲真的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
出题前
家人知道我们去命题,但不知去哪
1937年出生的祁庆生,如今虽然已是八旬高龄,但口齿伶俐,谈及当年参加并见证了从命题到去印刷厂保密排印的全过程,她还显得十分兴奋。“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当年我们高考命题组日夜工作,以及部队保密管理部门照料我们的一切情景,还历历在目。”
据祁庆生回忆,1977年恢复高考时还不是全国统考,都是各省自己出题目,“所以才有了广东省命题组的事情”。而当时的祁庆生也是广东省命题组的一员,和另外两位老师负责高考英语的命题。
当时上级领导通知各位老师去出高考题,祁庆生便和家人说了要去出题,“但是不可以联络”。夏敬谋也向记者说道:“知道去出题,但去哪里不知道。”那时还是11月份,并不冷,夏敬谋带的衣服并不多,后来天气逐渐变冷,家人给他寄衣服,都是送到高教局,然后再由专人送到命题组所在的地方。
整个命题组只有两位女老师
就这样,命题组老师们先集中去到高教局,领导和大家说一下任务,然后“一载就把我们载去了佛山”。车一路往佛山开去,在一个军区停了下来,各位老师下了车,正式开始在部队里商讨高考命题事宜的生活。
虽然住在部队里,但所住的区域是与部队士兵隔开的。在部队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命题组成员和部队士兵是不能有私人接触的,纪律很严格。而在这段时间里,命题组的老师们一般不能出去,“部队会派人给我们做饭烧水,生活上也照顾不少”。若要出去购买生活用品,只能是三个老师一起同行才行。夏敬谋说道:“出去呢,一是不准打电话,二是不准写信寄信,三是不能和别的人聊天。如果漏了题,这是大事来的,不得了啊!”
“我和华师的一个女老师一起住的,当时命题组,就我们两个女的。”祁庆生向记者说道,当时每个科目的命题组都是三个人,前来参加命题工作的基本都是大学老师,不过也有中学老师参加命题。据夏敬谋回忆,其所在化学命题组,就有一位东山中学的老师,那时都已五六十岁,可依然过来参与命题。
出题中
出题不能太深
到了真正开始出题的时候,祁庆生和另外两名老师都犯难了,因为他们都没出过高考题,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考虑到这么多届没高考了,不能出太深的题目。”
首先要确定题型。由于大家都没出过高考题,只能一起来商量。当时进部队的时候带的资料不多,只带了字典和外国人编的一些习题册子,三个人就参考习题册子,看看有什么类型的题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简单的翻译题,有政治意义的。但当年的英语试卷没有作文。
而夏敬谋也表示,当时化学题目出得也不深。化学一般是四类题,有概念题,理论题,计算题,最后就是综合题。“当时综合题有一道题,化学有很多个元素,到最后就是把它全部分出来。一道这样的题,也是比较简单的。”
完善题型和内容后,还要设置AB卷,同时还要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当时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错的情况要怎么扣分等。”对此祁庆生表示“挺繁琐的”,到了真的改试卷的时候,还是有好多问题出来。
在部队待了起码一个月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祁庆生表示,虽然当时出的题目都是很简单的,难度和现在的初高中题目没法比,但最后考出来,高分和低分还是相差很远。因为当时允许参加高考的对象很广泛,所以来考试的既有老师也有学生,还有其他人,水平不一。
虽然题目简单,看似出题任务很快就可以完成,但命题组老师们都在部队里待了起码一个月,琢磨高考试题该怎么出。“题目做了非常多的调整。”祁庆生坦言,出题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常出了一些题目,仔细琢磨后发现不合适,就又进行了改动。因此她笑着说道:“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
出题后
印刷:通宵在印刷厂工作,天亮前返回
“出了题,卷子要印刷出来,但又要保密。”于是,有一天晚上,祁庆生和各位老师吃完饭,等到天黑了,部队的人就带着命题组的人出门。至于去哪里?原来是到了广州的印刷厂。
“当时挑选了一些印刷厂的老师傅一起参加卷子的排版工作,而我们也是要一起帮忙的。”想起排版的那几个夜晚,祁庆生和夏敬谋都可谓是记忆犹新。
由于当时还是采用铅字印刷,各位老师都要和印刷厂老师傅们一起摆放铅制长条做成版面。报纸印刷前的一个重要工序,就是通过高压把铅字压在纸型上,然后把纸作筒状放进机器里,再用融化的铅浇铸,使文字内容形成一个铅制筒状物,以便机器印刷。
就这样,从晚上忙活到快要天亮时,老师和师傅们就要带着那些排好的版和铅制筒状物撤走,因为工作要保密,不能让来上班的工人看到。“排好的那些版很重的,到第二天天亮前,我们将全部版搬上汽车,就运回去,然后将印刷厂全部恢复原状,那些普通工人也不知道有人用过这个地方。”夏敬谋笑着说道。
包装:盖密封印盖到手起泡
然而,试卷都印刷出来后,命题组的老师们还要负责将试卷包装起来。
“那时候是这样的,广东省哪个县哪个考场,有多少人考试需要多少试卷,同时还有预备卷,每个考场的试卷就用一个袋子装起来。”据夏敬谋回忆,单单分试卷就用了很长时间,然后用牛皮袋装起来。虽然已记不起当年高考有多少考生,但夏敬谋表示几十万还是有的。
“全部装好后就盖密封印,盖印都盖到手起泡。”夏敬谋表示,分卷和包装的工作都是他们命题组成员以及一些领导做的,加起来才20多人。试卷全部装完之后,就由专车送到保密局,然后以保密的形式发到各个地方的考场去了。
忙活了这么久,到了考试当天,老师们终于可以休息了!据祁庆生回忆,考试当天部队的人就带着命题组的人去广西桂林“享受几天”,等到学生们都考完试了才能回来,然后就开始进行改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