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枪击和劫持 自保新技能get

16.12.2014  12:39

  12月15日上午,悉尼发生人质劫持恐怖事件,使“反恐”的议题再次被提升至顶峰。为防范各类暴力袭击行为,构筑群防群治的反恐防暴的第一道防线极其必要。

  本策划内容选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组织编写的《反恐防暴公民手册》,人民出版社出版。

  01

  全面了解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暴力袭击的行为规律和基本应对措施,对自身安全和反恐防暴而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悉尼咖啡馆数人成功逃生更说明其重要价值。

  劫持绑架从天降 冷静机智别冒险

  易发生场所:具有政治、宗教性质的恐怖劫持大多易发于机关单位、学校、公共交通工具上。 具有报复社会性质的个人极端暴力劫持、无明确劫持对象的事件多发生于商场、学校、金融机构、繁华街区。具有个人恩怨性质的劫持易发生在家中。

  易被害人群: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学生。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公共场所的人群或个人。

  易被害理由: 在重要场所劫持有影响力的人员能够满足恐怖分子的政治目的。学生容易被恐吓、控制。封闭性的空间有利于集中控制大量人群。

  高发时期:春夏季是精神病高发期,精神病人实施的劫持人质事件易发。国家重大节假日、重要会议期间,报复社会性的劫持事件易发。银行、商店等场所营业时易发。上下学时间校车上易发。交通工具行驶中或旅游大巴车停靠时易发。

  防范和应对发生在校园、幼儿园的劫持袭击具体措施

  警惕“熊出没”,提升防范意识:学校应加强安保措施,严格出入制度。上课时间,学校大门应该关闭,对于陌生人的进入应严格审查。

  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制定防劫持预案:学校应加强教师应对劫持的技能培训,使每位老师熟悉应对劫匪的基本原则、谈话技巧、处置方式等。

  冷静观察,机智应对:冷静观察所处环境,寻找逃脱途径或方法;机智应对,了解劫匪犯罪动机,尽力配合,避免刺激劫匪;不要随意触碰乱摸现场爆炸物;解救行动发起的瞬间,趴在地上,切记不要惊慌逃散。

  有限作为,相信警察:正确评估逃脱风险大小,如果风险较大,应以配合劫匪为主,有限作为,充分相信警察能够解救自己。

  02

  烈火无情吞万物 眼明手快能逃生

  易发生场所:封闭或半封闭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办公场所、集中居住区域等。公交车、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休闲娱乐场所。

  易被害人群:烈火无情,每个碰巧在现场的人都可能成为被害人。缺乏必要防火意识和逃生常识的人被害可能性较大。自我保护能力弱的老人、儿童等因逃生能力较弱更容易被害。

  易被害理由:遇火灾突发时,缺乏防范意识和自救经验。本能冲往逃生通道,容易造成拥挤踩踏而二次被害。

  易发生时间: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多为早晚乘车高峰时间或行驶途中。发生在居住场所和娱乐场所的,多为夜间。发生在办公场所的纵火袭击,多为上班人员集中时间。

  如何防范和应对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纵火袭击

  进入车厢,注意观察:有可疑人员需要提高警惕, 闻到汽油等液体异味,及时预警和报警,发现苗头,及时制止。

  发现着火后,应迅速开启车门:从车门下车,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车门不能开启,迅速砸碎车窗或开启天窗。

  了解安全锤、灭火器的用法和逃生出口:

  1. 使用安全锤击碎玻璃。安全锤一般放在车厢中部或是三分之二部位。正确使用安全锤,锤击钢化玻璃的四个角,不要锤中间,尽量减少二次受伤。如果安全锤不够,可以用车上的灭火器代替。上车前留意安全锤的安放位置,以便于发生紧急事故时及时逃生。

  2. 见起火迅速拿起灭火器。上车观察灭火器的位置,见起火迅速拿起灭火器灭火,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3. 不要忘记车顶上的逃生天窗,扳动红色把手,即可逃生。

  4. 选择就近车门逃离疏散,避免严重踩踏挤压。车厢前半部分的乘客,尽量从前车门下车,车厢后半部分的乘客则从后门下车。如果车门线路烧坏不能开启,迅速用安全锤或其他坚硬物品砸开就近车窗逃离疏散。如果车门被火封住,可用衣物蒙住头部冲下。

  03

  爆炸袭击最突然 多长心眼细观察

  易发生场所:爆炸袭击多发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例如火车站广场、进出站口以及其他公共广场、集贸市场、中小学校园门口、宗教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

  易被害人群: 缺乏防范意识的旅客、乘客、游客等。 防范能力弱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逃生能力弱的老年人。

  防范和应对发生在火车站的爆炸袭击具体措施

  火车站人员复杂,提高防范意识:进入火车站广场、售票大厅或进出站时,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身边和来往的人群,留意可疑的人和可疑的情况。

  提高警惕,远离可疑行李物品:爆炸案中暴恐分子往往会将爆炸物品带在身边,当在火车站发现无人认领的可疑行李物品或可疑车辆时要提高警惕,立即远离。

  观察环境,防患未然:在火车站,要了解所处环境的位置、出入口、安全通道及逃离路线。

  机智应对,先己后人:一旦遭遇爆炸袭击,或快速寻找逃离现场的出入口逃离,或迅速寻找掩体趴下,并择机报警。在自保的情况下救助他人,力所能及地救助伤员。

  防范和应对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爆炸袭击具体措施

  加强防范,细心观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观察身边乘客,留意可疑人群和可疑情况。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现无人认领的可疑行李、物品时要提高警惕,并及时报警。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登上公共交通工具,首先要了解所处的位置、出入口、安全通道及逃离路线,其次要注意安全锤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等。

  机智应对,先己后人:遇到爆炸袭击危险或袭击,尽可能尽快下车。有条件制止时,尽量制止。司乘人员应掌握应急和疏散技巧。自保后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路过群众在安全情况下主动救人或灭火。

  04

  枪击威胁危害大 速寻掩体以避难

  易发生场所:枪击类恐怖袭击多发于城市标志性建筑、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等区域,如政府机关、商场、银行、广场、车站,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上等。另外多发于市民承受能力较弱,恐怖效应易于扩散的公共区域,如学校、医院、街道、广场、影院、大型活动举行地等。

  易被害人群: 没有防范意识的普通民众,如学生、儿童、乘客、游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特殊身份人员。

  易发生时间:学生上下学时间段,公共交通工具行驶途中,政府机关、银行等重点单位工作时间,重要交通线上下班高峰时段,重大活动、重要赛事、纪念日庆典等期间。

  防范和应对枪击威胁具体措施

  注意可疑人员:进入医院、学校时应该注意身边表情木讷、举止怪异、持有可疑物品的人员。

  寻找躲蔽掩体:若在医院、校园内遇到枪击袭击时,若无较大空间可以避难,则就近寻找建筑物、汽车、树干、铁门等能够遮挡身体并且不易被穿透的物体作为掩体,以获得生还时机。

  创设临时避难场所:在医院、校园内听到枪声后,迅速寻找教室、卫生间、办公室、地下室、衣橱等避难空间,进入空间后将门上锁,关闭电灯,拉上窗帘,将手机调至静音,将空间内较大物体如桌椅等堵住门口并下蹲保护自己,保持安静。

  无奈时佯死以蒙混过关:若周围有人已受伤或死亡,而自己处于无法逃脱的状态下,躺下装死可以蒙骗袭击者。

  及时报警:在离开危险区域,确保暂时安全时,及时将所处地点、现场情况、袭击者数量、穿着外貌、伤亡人数等情况报告警方。

  协助他人撤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帮助其他群众撤离危险地带,力所能及救助或协助救助伤员。

  05

  砍杀暴力袭击有规律 防范应对第一招:警惕“熊出没

  易发生场所:暴力恐怖袭击多发生在火车站、公交车站、地铁站以及其他公共广场。个人极端暴力袭击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门口、公交车、地铁、火车等场所。

  易被害人群:没有防范意识的旅客、乘客、游客等。防范能力弱的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

  易被害理由:乘客、旅客、游客由于互不相识集体反抗能力差且防范意识弱。学生、儿童自身防范能力弱。

  高发季节:个人极端暴力行为春夏秋季节易发,尤其是夏季(6—8月)发生概率最高。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语和行为,不激惹对方。暴力恐怖行为季节特征不明显,一年四季出入高发区域都需警惕。

  高发时间:学生上下学时间段。火车乘客进出站时、买票时、候车时。游客、旅客高度集中时。交通工具行驶途中。

  防范和应对发生在火车站的砍杀袭击具体措施

  警惕“熊出没”:进入火车站广场、进出站口、候车厅、站台等高发区应提高警惕,有提防意识,注意观察身边来往人群,留意可疑人群和可疑情况。

  熟悉环境:了解所处环境的位置和出入口及逃离路线。

  顺手牵羊应对袭击:遇到暴力袭击时,随身物品和身边物品可以作为防范工具,如皮带、行李箱、手包、垃圾桶、隔离桩等都可以作为应对砍杀暴力、进行自救的工具。

  机智应对自救自保:快速寻找逃离现场的出入口,并迅速择机报警。

  力所能及救助他人:在自保的情况下救助现场的他人。首先保障儿童妇女快速离开,其次救助伤员。

  口头组织有效抵抗:在安全的情况下,现场有经验的军警人员、青壮年男性群众口头号召大家反抗,唤起集体意识,人越多越团结越有效,威慑和制止暴力。

  防范和应对发生在中小学校园和幼儿园的砍杀袭击具体措施

  警惕“熊出没”: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上学和下学时间是暴力犯罪高发时间,学校大门口区域是暴力犯罪高发区域。学校保卫人员应密切注意学校周边人员,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出现可疑情况,立即组织学生快速有序离开现场,并报警。家长保护好自己接送的学生,有紧急情况时及时撤离、组织疏散或抵抗。

  学校定期进行突发事件的逃生和自救演练:把应对暴力袭击、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逃生和自救作为中小学生和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

  警察加强学校周边的巡逻:日常上下学时间,公安部门应派出民警对学校周边进行巡逻,以达到对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即使仍有案件发生,民警也可以快速制服犯罪分子,降低伤亡率。对在校老师和学校保卫人员加强培训:加强学校老师和学校保卫人员的防范培训,确保他们能识别异常人员,能在案件发生时懂得在自保的情况下与犯罪分子搏斗,能快速组织学生逃离,并安抚学生的情绪。这样,即使案件发生,也能降低伤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