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座谈会

06.05.2022  18:59

5月6日上午,我校在石牌校区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座谈会,副校长马卫华出席并作总结讲话,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卢晓中、陈金龙,“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刘晓东、董志强,青年长江学者段吉方等特邀专家作主旨发言,文科各单位科研主管院长、副院长、科研秘书和社科处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处长张宏宝主持。

卢晓中就“一流大学建设”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解决高等学校建设方向问题;二是高等教育要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遵循办学规律,进行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四是以《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为指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陈金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讲话中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既点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又为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路径方法,同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陈金龙指出,我们要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挖掘古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刘晓东重点关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刘晓东提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具备的特色不应被世界研究范式冲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要独具中国特色,又要与世界接轨,杜绝一味迎合世界研究范式,尝试用中国视角思考中国问题。

段吉方首先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解读,突显了其在哲学社会科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表示中国特色哲社发展道路向研究者提出了新命题--建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指出现代大学应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把青年学生的培养放在首位,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守正创新。

董志强提出“做政治上合格的教师”,培养学生政治上合格需要教师政治上合格,引领学生的发展。希望广大教师能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做到“让党放心,不负人民”,在教学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马卫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工作:一是要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十四五”哲学社科发展规划。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十四五”哲学社科发展规划,立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推动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和创新,在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首修课、必修课、终身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四是要加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做精于传道授业的“经师”和涵养德行的“人师”的统一者,在教书育人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近年来,学校领导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动科研综合改革,在社科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要成果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把握重点、对标国家要求,从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出发,持续深化改革,走出一条凸显中国特色、体现华师风格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者/通讯员:吴杰 | 来源:社科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