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收购汕大的玩笑怎变成“谣言”?
近日,网络流传一则“哈佛收购汕大”的消息,经汕头大学证实,该消息实属谣言。然而,这条本为愚人节玩笑的信息,却经过网络媒介的“发酵”,演变成一则谣言,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被大量地转载和求证。
那么,这条“假消息”的新闻源来自哪里,是如何“发酵”的?谣言产生后,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从愚人节持续到清明节,这场“谣言大战”是如何落下帷幕的?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黄敏立
产生 4月1日
疑似愚人节玩笑 被传至网络
“哈佛大学召集38届董事会第16次全体会议,并形成决议,出资188亿美元巨款,向中国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购买汕头大学,将汕头大学改造为哈佛大学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分校……”这样一则看似新闻稿件的“重磅消息”,在清明节的假期末开始广泛传播。
“哈佛收购汕头大学”一文曾于4月3日被刊登于一个未名网站上。然而,再次检索该帖子,文章已被删除,不过从网页快照中仍可看到,发帖者曾声明过文章内容转自“Joke(玩笑)讨论区”。
用户名为“nms1201”的用户在有道云笔记(线上资料库)上发布了“哈佛收购汕头大学”的文章并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很快,该文章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网络平台上求证该消息是否属实。至此,网络上拉开了“谣言大战”序幕,不少网友开始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论证、否定这则谣言。
而据汕头大学校内学生媒体团队草根播报的采访,“哈佛收购汕头大学”一文,疑似来源于汕头大学一名老师4月1日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则“愚人节之作”。该老师在接受校内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发布该消息并无恶意,而且愚人节过后,自己曾再次表示该消息只是一则“愚人节作品”。
“如此明显的假消息,居然那么多人信以为真,这让我讶异!”这篇“愚人节之作”的作者表示,原文中他特别留下了“华新社”“波斯吨”等明显的破绽,“汕大现有学生的学历一律转入哈佛大学”也是他开的玩笑。“谣言流传之广和之快,超出我所能估计的范围。”这位老师说。
发酵 4月3日
不辨真假,多家自媒体转载发布
4月3日,国内一家自媒体公众号发布了《重磅| 哈佛大学出资188亿美元巨款 收购李嘉诚的汕头大学》的文章,自当日午间,该条假“新闻”已达到八万多浏览量。很快,陆续有部分自媒体公众号也“跟风”复制、粘贴并发布了该文。
记者发现,该公众号所转载文章经过后期“剪辑”,将最初流传版本中的“美国波斯吨电”等明显假新闻字眼被删去。对此,汕头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白净认为,判断信息是否虚假,首先应该先看信息的出处,没有可靠的信源,不要轻易相信,而该文的做法相当于把信源删去,致使许多读者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漏之处。
此外,白净介绍,发布虚假信息,如果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发表失实报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问题,若是新闻记者,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新闻记者证,并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5年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若是普通网民,同样要根据性质、后果来判断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白净说。
根据南方舆情研究中心提供的全网及微博相关舆论数据显示,关于“哈佛收购汕头大学”的话题微博在新浪、腾讯微博的数目达到了160多条,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热议顶峰出现在2016年4月4日,浏览量已达到6位数字。至此,“谣言”传播指数达到最高峰。
尾声 4月4日
自媒体致歉
事件仍值得反思
经过了个人炮制、网络发布、自媒体跟风的持续三天的“升级”传播,一个玩笑段子最终成为了一则“谣言”——4日上午,汕头大学新闻中心的官方微信和微博发布辟谣信息,对外证实“哈佛收购汕头大学”的传言是假消息。
随后,多家媒体立即通过媒体网站和新媒体渠道以及报刊、电视等陆续发布了官方辟谣信息,汕头官方发布平台“汕头发布”也及时发布了辟谣信息,这些真实及时的声音有效阻断了不实消息的继续传播。
而“发布”了该条假新闻的某自媒体公众号也于该日删除了该文,并发表致歉声明,称“由于本平台编辑没有仔细核实,便从网络上转发出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特此向广大网友及相关主体致歉。”
从愚人节发酵至清明节的“谣言大战”接近尾声。
也并不是所有的网友都是“不明真相”的。根据南方舆情平台数据显示,此次“谣言大战”中,其中部分网友认为该消息明显只是愚人节玩笑,无伤大雅,而且无形中为汕头大学做了宣传,不必过度认真。网友“明明”就留言称:“一看便知假,假戏真做却也罢,眼球效应胜校宣,无伤公众博笑谈。”
另有部分网友表示,如此大量的传播,也说明了公众对于谣言的分辨能力仍有待提升,有关职能部门也需严于监管。网友“锯末满天飞”反问道:是不是应该对发布者问责。
汕头大学副校长林丹明则认为,公众应从整个事件反思“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的巨大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