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毕业生季弘斐:回国创业机会很多
季弘斐在讲课。
季弘斐(左三)在哈佛大学。
季弘斐
大洋网讯 29岁的季弘斐如今还留着他15岁时的发型。身高1.82米、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他一见到记者,眼睛就笑得眯成一条缝儿。
2013年5月,季弘斐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取得景观硕士学位,随后回到上海工作,经过两年的职场积淀,他在2015年7月选择创业。
季弘斐称,他这家公司是一个“混血儿”,既有教育机构的基因,也有设计公司的基因。聘请的课堂老师均来自于设计专业世界排名前5的高校,学生在他的课堂上课,不仅能学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建筑设计理念,同时对于他们申请建筑设计专业的国际名校也深有裨益。
“2015年,我们的学生只有30人,到了去年,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50人,这三年,每年我们都有数位学生考上哈佛。”
谈到公司的发展,季弘斐不无骄傲,他的创业故事像极了电影《中国合伙人》。如今,季弘斐已经瞄准了广州市场,开设了课堂的广州分校。
言谈间,季弘斐给记者的印象是,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法,他开设的公司,运作的方式,承载着他对于创业的梦想,以及对于学术的抱负。
学霸毅然“下海”
季弘斐依然记得,初中时期是按照入学考试的成绩高低排学号,他最开始是7号。
初三时,此前英语成绩平平的他,突然开始连续拿满分了。此后,季弘斐一直充满着竞争意识,努力学习,在2010年成功申请到哈佛设计学院的硕士研读机会。
“要是我在二十六岁的年纪不创业,以后就再没机会了。”2013年6月从哈佛毕业回到上海,季弘斐先后工作于两家知名的景观设计公司。
原本,父母希望季弘斐能安安稳稳地当一名设计师,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季弘斐最终丢掉了铁饭碗“下了海”。
对于开公司,父母一开始是非常反对的,“他们觉得我当时的工作待遇不错,也很受公司的器重。创业毕竟意味着很大的风险。但当时我已经带了15个学生,我不能丢下他们,必须脱离工作来教他们。”
每天12个小时陪学生做设计
如季弘斐所言,他的公司并非一个单纯的出国教育机构,旗下还有4个战略合作公司,分别负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城市大数据。
“每个专业都有一个学科带头人,而我就是景观设计的带头人,4人分别带这4个专业的学生,同时会接项目创业。”
季弘斐说,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以及项目甲方给的设计费用。
这些项目的设计由季弘斐主导,并由已经培训完成的学生深化,通过课堂,他把国外最前沿的学科教育带给了学生,培养的学生基本能胜任一线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或者方案设计师的工作。
“我们的课堂都是小班化教学或者‘一对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让学生知道我是怎样做设计,怎样画图,怎样思考的,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这个领域最前沿的东西。”
看重广州的优质学生资源
季弘斐说,来课堂上课的学生,大部分是为了申请国外建筑设计专业名校。但季弘斐并不喜欢将他的课堂过于功利化,“申请名校肯定是有技巧,但名校看重的其实还是学生的基本功和看问题的角度。”
从2015年成立至今,从他的课堂走出的学生中,有97%都成功申请到了设计领域世界前20的名校,每年都有稳定的几十位学员申请到藤校研究生,其中2016学年更有9位被哈佛录取。
2017年12月,季弘斐开设了课堂的广州分校,“在广州,我们很希望拓展华工、华农、广大、广工和广美等学校的学生资源。何镜堂院士是我非常敬仰的,他曾经带着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方案来到哈佛演讲,那次演讲让我十分受益。”
对话
“国内创业机会比外国多很多”
记者:哈佛毕业后,为何选择回国创业?
季弘斐;在建筑设计领域,国内的创业机会肯定要比国外多很多,中国的人口基数、未来的建筑建设量显然要比发达国家多很多。从周期上来说,我们国家在建筑设计领域还处在发展过程中。
网上发帖引来生源
记者:创业应该有一些机缘吧?
季弘斐:确实。一般我们在设计院工作的时候只是产出,但如果你同时还在教学,就会有互动,就会有新的想法输入。
2014年中秋节,我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说我要在假期那三天讲理论课,当时就是试试水,看看有没有人报名,结果报名的人很踊跃,于是在接下来的国庆节我又准备了一个7天的实践课程,然后慢慢发展起来。最初为了解决教学场地问题,我找了上海一所教小孩绘画的兴趣班。现在公司发展起来了,我们在上海和广州都有了固定的地址。
记者:成立公司你是抱了什么目的?
季弘斐:我觉得国内的建筑设计专业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发展得太快,学生对这个学科的研究不够透彻。我们开这个公司,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这个专业最前沿的东西,同时我们又把这些东西放到我们承接的项目中去。
我不希望大家都做同质化的东西,而希望推动学科往前走。国内建筑设计专业发展得太快了,需要一些能让我们静下来思考的东西。另外我觉得与学生观点的碰撞,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让我在项目中能够有新的思考。这是一个“混血儿公司”,如果我们单纯做一个设计公司,就不会有学术上的思考,如果单纯在一个教育机构,学生也不可能接触到最前沿的项目。我希望我的这个公司最终能对整个学科有推动作用。
三个中国合伙人
记者:创业的时候,公司是由你独资创立还是找了合伙人?
季弘斐:我是创始人,连同我有三个合伙人,一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毕业的林立峰老师,他教书已经7年多了,每年稳定有3~4个哈佛录取生;此外,哈佛城市设计专业的林佑达也帮我做了推广。当时,我们三个人都很兴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把公司做成中国的AA(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建筑院校)。
记者:创业和在单位工作有很多不同吧?
季弘斐:是的,我变得比较忙,很多事情要自己去解决,包括场地和资金,企业的管理制度,都需要自己去建立。
因为我们是在做教育,主要就是要管理好老师和同学,这方面要花掉很多精力,我由一个设计师转变成一个管理者,这需要花很多精力,不断地摸索和学习,才能让公司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我对教学一直很有兴趣,这样新模式的“教育+设计”公司,对我个人的“延展性”更好,我想过回母校教书,但我觉得,在学校里做事可能会束手束脚,受到比较多的限制,不如自己来教书,这样能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和设计思维最快地以我自己想要的方式带到国内。
名校看重的其实是基础
记者:在教学中,你是否会传授一些申请名校的技巧?
季弘斐:报考名校的技巧肯定是有的。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基本功,一个学生的基础有多好,他的金字塔就能搭得多高。比如,哈佛大学看一个人的潜质,更关注的是他的基础和他看问题的切入点,好学生看问题的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样,会非常具有突破性。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