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下一个十年

11.03.2016  14:03

原标题: 唐宁:下一个十年

  十年前,互联网金融还是个陌生的词汇,唐宁创办的宜信公司却已经开始发展P2P业务。十年后,互联网金融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金融变革力量,宜信旗下的宜人贷成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

  这十年,从探索到引领,从专注到拓展,宜信不仅成为国内重要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上市归来,再见唐宁,依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但是那份溢于言表的喜悦自是无法隐藏。如今,宜信公司已涵盖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三大业务板块,在232个城市(含香港特区)和96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全国协同服务网络。

  2016年,宜信发展的第十年,是个节点,也是个新的开始。

   十年岂止磨一剑

  从0到1的过程,往往是最痛苦的,宜信毅然决然做了这个开路先锋。

  2006年,唐宁创立了宜信,“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就是他创办公司的初衷。彼时,国内既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无人了解P2P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唐宁面对的是一个几乎没有个人信用体系的金融市场。但是,唐宁深信借助互联网实现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是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小微个体贷款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回顾宜信的成长轨迹,这样的故事经常被提及:为了帮助达内培训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入读,唐宁把自己的钱借给了他们,并且按照合约,到期后收取一定的利息。几经验证,这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借款也很靠谱,唐宁的朋友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进来。

  宜信的模式是做一个平台,帮助个人借款人高效匹配出借人,有个人出借人,也有机构出借人,出借人把钱借给平台推荐评估过的借款人。

  这是后来在国内快速发展的P2P雏形。

  后来,宜信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城市工薪阶层、城乡结合部的小微企业主、乡村的活跃农户,一点一点全覆盖。不仅帮助他们筹措生存发展所需资金,宜信还利用现代信用技术帮助他们累积个人信用,同时联合高校和商务伙伴为小微企业主提供管理培训,与公益助农组织一起对贫困地区妇女开展文化教育。

  在唐宁看来,依靠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的逻辑被验证是成功的,也推动了整个P2P行业的大爆发。如今,监管政策的落地既是对行业的规范,也是对行业的认可。

  创业之初,唐宁曾提出“三乘三”发展计划,即“夯实基础的三年,两翼齐飞的三年,遍地开花的三年”,这是宜信整个发展脉络最真实的描述。从当初定下的目标走到了第三个三年,宜信由默默无闻成长为一家公众企业。

  发展靠人才。在宜信,唐宁还相当于“首席人力资源官”。初创期,唐宁就在清华大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面试各类应聘者。当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唐宁开始不惜重金从华尔街、国内知名企业以及知名高校挖掘各类金融人才。

  目前,宜信的管理团队构成主要有三大来源:第一类是来自花旗等外资银行的高管,他们的加入把国际上的先进理念、经验带入企业。第二类是来自国内知名企业、机构的高管,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需求。第三类就是MBA毕业生,几年来,宜信已经吸揽数十名优秀的MBA毕业生,这些高级人才成为整个管理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信用管理风险控制团队同事们、销售团队同事们、支持团队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与我们大家庭主要同事们真正秉承诚信,真正践行诚信直接相关。”唐宁说,没有诚信的组织,不可能做顶级的风险管理。好技术、好数据、好德行,深层次愿意为组织好、为客户好、为同事好,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够支持强大的信用管理风险控制。

  如今,宜信还在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业务等领域密集布局,逐渐成长为业态丰富的金融公司。

  盘点发现,宜信的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三大业务板块越发成熟。其中,宜信普惠通过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分支机构,致力于为城市及农村高成长性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财富管理通过国内外40多个分支机构为中产阶层提供包括固定收益、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对冲基金、房地产、保险保障、投资移民、游学教育等全方位产品与服务;互联网金融则通过大数据、金融云服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科技与金融技术,以宜人贷、投米网、指旺网为平台,为更广泛的高成长性人群带来普惠金融及财富管理服务。

  在唐宁看来,宜信的业务遵循两条线来发展,一条线是普惠金融,解决未被覆盖人群的信用建立和获取资金,包括大数据、征信的业务都在这一逻辑之中。另一条线是财富管理业务,帮助有理财需求的人分析个人财务情况、量身定制资产配置方案,这其中也涉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荐。

  十年来,两条业务条线逐渐布局完成,宜信的业务版图也逐渐清晰。宜人贷上市之后,宜信公司整体上市的计划也在未来3-5年内可预期完成。

   宜人贷的地位

  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纽交所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开盘价10.07美元,略高于10美元的定价。百度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了1000万美元新股。

  宜人贷成功上市后,包括陆金所、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上市进展明显提升,这不仅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也将促使中国互联网金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之一。

  至于为何宜人贷选择在纽交所上市,唐宁表示,美国资本市场纽交所对于相应的金融创新已有先例也较为熟悉,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对于P2P平台,纽交所披露的要求、透明度的要求、公司治理的要求,接受市场检验的力度之大,适合于宜信想做的事情。

  回顾上市的过程,唐宁认为最具价值的是宜人贷平台的风控和运营能力获得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作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经历了太多考验。顶级的会计师、律师、投行、国际投资人、美国证监会等种种考验,应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的脱颖而出不仅证明了宜人贷的商业价值,也说明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水平很高。

  宜人贷2012年正式启程,2013年摸爬滚打,2014年高速增长(较2013年增长700%),2015年成功上市,奠定了自己在P2P行业的领军地位。是精准的客群锁定、稳健的风险观,以及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造就了如今目标清晰、行动迅速、极速生长的宜人贷。

  对P2P平台而言,建立稳健并且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是保证平台良好运营和资金安全的首要条件。面对每天都在产生的大量的用户数据,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处理和应用,是考验P2P平台的关键因素。

  有业内人士认为,宜人贷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风控创新开发授信技术,通过大数据建模等技术对借款人的各项资质进行审核,筛选出具备良好还款意识与还款能力的借款人,从源头把控债权质量,从而保障出借人资金安全。

  2015年,宜人贷与广发银行达成合作,由广发银行提供全面的资金托管服务。开创了网贷平台由银行进行资金托管的新模式。

  宜信与广发银行合作打造的P2P资金托管模式由银行全程监督出借端和借款端的交易处理,实现了平台自有资金和P2P交易资金的隔离。该模式降低平台跑路风险,宜信公司在广发银行开立了包括P2P交易资金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托管账户和服务费账户三类账户,并由银行对用户P2P交易资金进行全面托管,实现用户资金与P2P平台有效隔离,大大降低P2P平台卷款跑路的可能性。

  在唐宁看来,宜人贷成功上市注定给公司带来一些新的变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戴上了紧箍咒,但是基于宜人贷已经建立的高标准风控水平,上市后的财报压力似乎并不大,公司并不会觉得不适应。

  上市之后,宜人贷仍将保持差异化竞争,而相比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宜人贷最大的特色在于,面对城市白领人群的小额信用借款需求,能够实时地去帮助他获取资金。

  宜人贷成功上市,也印证了唐宁的观点,即中国P2P行业完全能够尝试利用科技来实现弯道超车。

  受宜人贷上市的驱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将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占据更加主流的地位,并可能由此形成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

  唐宁预判,互联网金融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进程会加快,当然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时间窗口也要把握住。

   下一个十年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摸爬滚打了近十年后,宜信成了一些同行企业模仿的样本。唐宁对同行们也有话要说。

  2015年底,一些金融欺诈事件的发生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声誉受损,尤其是网络借贷行业,一度成为金融风险爆发的重灾区。唐宁说,“最近几年这个行业发生了一些事情,确实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些隐忧。但是,其实很多这些事情都跟创新模式、金融逻辑不相关,它属于误用、盗用这样模式的违法犯罪,所以绝非模式本身的问题。但从我们从业来讲,确实感觉到社会对于金融创新的负面认识。

  唐宁指出,这也正是宜信过去多年一直努力试图为全行业树立榜样作用的初衷,希望投资者能够认清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平台,从而规避类似风险。

  一系列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在2015年下半年密集而至。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纲领性框架,该文明确了监管分工、确立了监管思路和方向。

  随后,保监会印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并有条件地放开了部分险种的经营区域限制。

  2015年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同日下发。

  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随着监管政策陆续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再次面临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宁认为企业维持良好生存状态的最佳手段是提高风控水平。

  “2016年,其实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很多,相关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所以对于新进入的机构来讲,建议要审慎考虑,一定要去评估好自己的能力。对于既有的机构,一定要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尤其是在风控方面的工作水平上,要不断提升,以应对更多的挑战。

  唐宁认为,如果将2016年理解为互联网金融的“冬天”,那么“冬天”也没什么坏处,把“害虫”都冻死也挺好的,既能藉此促进P2P模式的创新,更能借此将网贷市场拨乱反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那些试图尝试更多金融业务的网络借贷平台,唐宁认为,一个组织要不要做一件事情,还是要考察外部的机会。“财富管理的机会是非常大的,P2P的机会也是非常大的,但具体这些机会以及细分领域是不是我这个组织能把握的,需要非常战略的去看。在把握机会的过程中,能力建设非常重要,没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的话,风险是非常高的,而能力建设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也和现有团队成员的背景紧密相关。

  唐宁举例指出,比如炒美股,不仅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涨跌,还会涉及国际化的维度。比如海外的法律、合规的环境、国际性人才的配备等。

  如果缺乏基本的能力建设,很容易造成“夹生金融”。“夹生一个互联网可能还可以慢慢来过,快速迭代等。夹生金融很容易将金融信用相关风险显现出来,可能一些问题就会很大。”唐宁不无担心地指出。

  “十年树木,”唐宁希望看得更长远一些,“真正做一件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都大的事情,需要一个长线的心态,而且创新很难做短线的。

  唐宁认为,未来十年,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会逐渐消失,说明科技会成为金融内生的一部分,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这类互联网精神会在金融领域一以贯之。下一个十年,不论互联网金融这个说法是否会消失,宜信基于科技形成的信用体系一定会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