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拒收消费者拒找 硬币在梅城被冷落

01.12.2015  11:16
记者在梅城随机走访了20家各类商店(含普通小店、超市、饭店、菜市场摊档等),有14家表示拒绝收硬币,有3家的态度比较暧昧,表示只有遇到熟人才收硬币,只有3家表示不会拒收硬币,也会给顾客找赎硬币。与商家的态度相对应的是,普通消费者对硬币的态度也比较冷淡。

  硬币作为货币之一,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市民江先生想用硬币买菜时却遭到拒绝,这令他感到很不解。记者以此展开调查发现,硬币在梅城遭遇“冰火两重天”,商家拒收与消费者拒找赎,形成恶性循环,与此同时,硬币在收藏界却受到热捧。

  ●本报记者  李盛华

  硬币被冷落

   商家拒收与消费者拒找

  市民江先生向记者讲述自己的遭遇。近日,他到梅城江北黄塘路的一家小店购物,想用5枚面值1元的硬币来支付部分款额,“没想到对方竟然拒绝收硬币,但硬币也是合法货币啊,不收说不通。”就在当天上午,他还用硬币买了包子,商家对硬币的态度截然不同,江先生感到不解。

  记者由此走访了梅城使用货币较频繁的地方,发现较大型的超市不会拒绝收消费者的硬币,有时还会给消费者找赎硬币,公交车都支持投币。而到了一些小店,老板对硬币的态度大相径庭。“现在还有谁用硬币啊,我们不收!”彬芳大道南一家饭店的老板明确对记者说。在梅城江南某菜市场,一名海鲜档的老板说,现在菜市场会收硬币的摊档不多,因为自己想用硬币买菜也花不出去。不过情况也有例外的。江南新闻路一家小店的老板表示不会拒绝收硬币,“那也是钱,何况我们是做熟人生意的。”该名老板透露,店里收了200多枚1元的硬币,也愁不能花出去。

  记者在梅城随机走访了20家各类商店(含普通小店、超市、饭店、菜市场摊档等),有14家表示拒绝收硬币,有3家的态度比较暧昧,表示只有遇到熟人才收硬币,只有3家表示不会拒收硬币,也会给顾客找赎硬币。

  与商家的态度相对应的是,普通消费者对硬币的态度也比较冷淡。记者随机采访部分市民,鲜有人专门带硬币出门。“主要是太难带了,放钱包觉得很别扭。”市民钟女士说,除了去超市换购物手推车,硬币在自己的生活中根本派不上用场,因此她也拒绝商家用硬币找赎。

  为什么硬币在梅城会被冷落?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是硬币不方便携带;二是硬币真伪难辨;三是梅州在硬币消费方面缺乏可直接使用硬币的配套设施;四是网上支付、刷卡等支付手段方便快捷,很大程度上也替代了硬币的作用;五是商家拒收,消费者拒绝找赎硬币,形成了恶性循环。

  硬币受热捧

  纪念币收藏火爆

  硬币在流通领域颇受冷落。但在收藏领域,同属硬币的纪念币则受到市民热捧。这形成一种奇怪现象。

  今年,我国发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 我市共预约了21万多枚。近期,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又被推出,梅州农行各网点有176000枚纪念币供预约兑换,预约额度逾95%。市民一度扎堆到银行排队兑换,热情高涨。与普通硬币相比,这两种硬币的待遇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令人唏嘘。

  (报料人:江先生,奖金50元)

  ■法律链接

  不得拒收硬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也就是说,拒收硬币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