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黄金地段商铺烂尾20年 八旬老人被迫摆摊谋生

25.07.2014  10:23
位于泰康路的地块,烂尾近20年。 黄春顺年近80岁,现在,她在离泰康路商铺原址不远的路边摆摊卖藤制品。

  阿婆年近八旬,还在街边当“走鬼”。提起商铺和住宅阿婆就非常激动,回迁的事“一拖拖了20年,从我60岁拖到我80岁。搞得我一个老太婆还要当‘走鬼’。”街坊们说,阿婆最初当“走鬼”时,还经常遇到城管,但每次城管让阿婆收摊,阿婆都理直气壮,“你把商铺还给我,我马上搬回铺子里去。”     

  约20年前,这批老街坊在黄金地段拥有商铺,一大家子的生计不难解决,有的甚至很“富裕”。

  20年后,这些人中,有的年近八旬还在当“走鬼”,有的连续两任妻子离家出走,有的带着残疾丈夫寄人篱下。

  等待了近20年,他们至今回迁无望,他们的生活因为一块烂尾地而深刻地改变着。

  他们之中,部分业主选择妥协,主动弃产,拿着补偿款离开。

  可仍有8户业主坚持要求回迁。8户业主状告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他们认为在后者的主持下,接盘的新开发商广州粤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了地块,但不承担回迁义务。

  7月15日,此案在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开庭,业主们向市国土房管局索赔超过1个亿。

   旺地烂尾

  泰康路位于越秀老城区,西连海珠广场,东接北京路,从过去到现在,这里都是城区旺街。老广们都知道,泰康路是广州第一条集中的装修建材批发市场,如今仍旧是。虽生意不如从前,但黄金地理位置依然让它寸土寸金。

  现在的泰康路,两边有几十家做装修建材生意的商铺,小则十多平米,大则上百平米。

  泰康路的老街坊说,20年前就是这幅光景,作为华南地区批发装饰材料的集中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许多外省商户来此进货。现在,变化的只是不断升级的建材和店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当然,商铺的价位也不菲,早在20年前,售价就是数万元一平方米,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小铺位每月租金七八千也不是稀奇事。现在的价格自然可想而知。

  这么繁盛的路段,却还有一块总用地面积18994平方米的烂尾地,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该烂尾地块位于越秀区泰康路以南、回龙路以东、北京南路139号以西、海味街以北路段。这是一片工地,搭了几间简易板房,无人居住。

   回迁梦碎

  20年前,这里也有一排商铺,最早期的业主就仰仗着商铺生活饮食。

  1993年到1996年间,这批业主与一家公司签订拆迁协议,开发商承诺三年后回迁。该地段商铺陆续被拆掉。其后该地块烂尾,“回迁梦”被现实击碎。

  暂时失去商铺的业主一直苦等,终于在2007年等来了接盘的新开发商广州粤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公司”),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由于一系列的政策导致无法回迁。不少业主选择妥协,接受补偿方案,主动弃产,拿着补偿款离开此地。

  可仍有8户业主坚持要求回迁,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补偿款的价格不理想,“按照相关政策能给出的补偿款,差不多2万块一平方米,你去打听打听,泰康路商铺没40万一平米拿得下来吗?

  此后几年,几户业主告完开发商告规划局,告完规划局告房管部门。目前为止,“回迁梦”依旧难以实现。

  从1993年左右至今约20年的时间,这几户业主原来商铺所处的位置早已是一片烂尾地。一条窄马路对面,是20年来价格飙升、生意兴旺的未被拆迁的商铺。

   八旬“走鬼

  78岁的阿婆黄春顺搬个小板凳,坐在一堆竹藤山货中间,竹箩、竹扫把、麻绳、篱笆等待售物品摆满一地,阿婆握一把竹扇慢悠悠地晃着,等待客人光顾。

  阿婆年近八旬,还在街边当“走鬼”。

  阿婆的“走鬼”档在泰康路和回龙路的交岔口,一排都是卖竹藤制品的,唯独阿婆没有商铺,摆在街边日晒雨淋。“每个月卖不了几个钱。”阿婆说,年纪越来越大,已经做不动手工活了,现在的山货大多是从别处进货。

  其实,阿婆原本也拥有一间约30平方米的商铺,就在泰康路那块烂尾地上。

  1956年左右,20岁的黄春顺同丈夫一道,在泰康路花800元左右买下一间商铺,“那时候一两金子是90块钱。”黄春顺回忆,两人都会做手工活,便在铺子里做起了竹藤山货生意,竹篓、竹椅、竹席子等等物件都是自己动手编的。

  那时,这类物品还算好卖,加上店铺是自己的,没有铺租压力,所以尽管添了一儿一女,一家人的生活倒也不成问题。

  如此生活了近40年。1993年,阿婆已近60岁,家里与广州市越秀区北秀实业公司(以下简称“北秀公司”)签署了拆迁补偿协议,北秀公司在合同里承诺三年内回迁。

  但很快,北秀公司无力再承担开发,地块陷入烂尾。根据协议,开发商付给黄春顺每月不足1000元的临时补偿,而这几乎是一家人全部的固定收入。黄春顺开始当起了“走鬼”。

  2000年,是让黄春顺“元气大伤”的一年,已经失去丈夫的她在这一年又失去了儿子。街坊们都知道,阿婆的儿子是患癌症去世的,阿婆称,儿子去世是因为没钱看病。

  此后几年,孙子一直跟着黄春顺制作和摆卖竹藤制品,但儿媳妇觉得这个营生没有出路,几年前带着儿子一走了之。如今,只有女儿会来帮黄春顺进进货、照看摊子。

  除了商铺,阿婆原本还拥有一间约55平方米的住宅,也在泰康路,也在那块烂尾地上,也在拆迁中被拆掉,也是拖了近20年没法回迁。

  阿婆没有和女儿住在一起,她在海珠区的城中村与人合租了一间小出租屋,每日独居。

  “一拖拖了20年,从我60岁拖到我80岁。”阿婆提起商铺和住宅的事就非常激动,“搞得我一个老太婆还要当‘走鬼’。

  街坊们说,阿婆最初当“走鬼”时,还经常遇到城管,但每次城管让阿婆收摊,阿婆都理直气壮,“‘你把商铺还给我,我马上搬回铺子里去。’城管哪里还得了商铺,久了也就不怎么管她了。”

   曾祖的商铺

  这几户等待回迁的业主里,比黄春顺阿婆更早来到泰康路的是廖家。

  1949年以前,廖家的一名秘鲁华侨就寄钱回来,让家人买下一间约60平方米的商铺。现在为商铺回迁奔波的是廖家三兄弟,商铺目前落在他们父亲名下,那名买下商铺的华侨是三兄弟的曾祖父。

  商铺曾经是三兄弟打小生活的地方,拆迁时他们还是30出头的精壮汉子,如今都已55岁上下。那时,廖氏三兄弟需要养家糊口,好歹有间店铺能够指望。泰康路都是做建材生意的,耳濡目染,三人也一起做木板、木门等与装修相关的生意。

  据廖崇义说,生意越做越红火,“在1992年左右,仅一年的营业额就可以达到1000多万”。在那些年里,廖家的柴米油盐、娶妻生子,都靠这间店铺,能养活一大家子十多口人。

  好日子过了没几年,1996年时他们与北秀公司签署了一纸协议,同黄春顺阿婆的合同一样,承诺三年回迁。

  三年后,同样回迁无望。

  2000年,兄弟三人获得一间临时铺位,总算能勉强再度支起生意,一家人的生活暂时不愁。

  2007年,粤海公司接盘烂尾地,此后临时铺位又被拆除,三兄弟正式“失业”。“我们没什么文化,年龄又都五十多了,在外面当保安别人都不要。”最近的三四年时间里,三人都没有任何收入。

  这几年里,三兄弟家都发生了一些或多或少需要用钱的“大事”:老大的妻子有病没钱医,老二的女儿要上大学缴学费,老三和妻子离婚了。

  虽然没有像其他街坊那样,将所有问题一股脑地归因为烂尾地,但三兄弟对要回商铺很坚决,“不是说没有商铺就过不下去,可原本就是我们的东西,凭什么拿不回来?

   两任妻子离去

  1997年,傅锦标与第一任妻子摆了喜宴。同年,他没有再收到每月不足1000元的临迁补偿。他明白,地块烂尾了,商铺回迁事宜搁浅。不到三年后,刚刚生下女儿的妻子带着孩子走了。

  2007年,粤海公司取得烂尾地,似乎盘活有望。

  2012年,傅锦标与第二任妻子结婚。至今,回迁依然遥遥无期。今年,第二任妻子离家两月未归,“电话也没打过一个,这回肯定又要离了。

  50岁的傅锦标是泰康路一间20多平方米商铺的业主,这间商铺遭遇了一样的拆迁、烂尾故事。

  傅锦标坚持认为,两任妻子都走了,全是因为自己没钱,而没钱的原因,就是“商铺一直不还给我”。傅锦标与第二任妻子没有儿女,“没钱谁给你生。

  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傅锦标几乎没有出去工作。但事实上,有几年的时间里,他是拥有一间临时商铺的。他没有用这间临铺自己做生意,而是租了出去。按照傅锦标的说法,一来是自己身体不太好,二来想着商铺马上就能回迁,指望回迁之后能够踏踏实实做点生意。“一下子拖一两年,一下子又拖两三年,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迁,我也一直耽误了,没找事做。

  傅锦标目前与父母合住在一间50平方米的房子里,近期父亲由于身体问题,被送往老人康复所。傅锦标希望,商铺回迁能大大改变一下全家的境遇。

  同样等待着商铺回迁的,还有与傅锦标关系密切的朱志强。

  事实上,傅锦标的铺位都是朱志强赠送的。上世纪80年代末,傅锦标与人在泰康路合伙做生意,有些纠纷,双方一拍两散。朱志强见此情形,干脆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店铺送给傅锦标,让其单干。

  “不要觉得奇怪,你别看他(指朱志强)现在很落魄,那时候很有钱,一间店铺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廖崇义指着有些羞涩的朱志强,后者根本不想重提当年之勇,而据街坊说,朱志强这些年过得也比较拮据。

   守着残疾丈夫

  两任妻子都“走佬”的傅锦标,对街坊龙二妹的“坚持”很是赞赏。

  龙二妹早年从农村出来,于1983年嫁给了广州人陈志明。陈志明在少年时残疾,智商有点缺陷,说话和行动都不利索,下象棋却是街坊里的好手。自理能力倒有一些,但出外工作则根本不可能。

  姑妈为了让陈志明一家能够糊口,1991年时将泰康路一间约30平方米的商铺过户到陈志明名下。“那时候一个月租金都能收7000块。”龙二妹说,靠着商铺不菲的租金,全家的生活基本不成问题。但收租没几年,商铺被拆,他们等待着回迁,那段时间,只能靠临时商铺的租金和亲戚们的接济维持生活。

  这些年,龙二妹家有两件好事和一件坏事,好事是陈志明的二哥将自己的房子给他们一家子住,陈志明和龙二妹的儿子也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坏事是如今61岁的陈志明逐渐没有自理能力了,以前还能搀扶着去外面逛逛,现在在家都需要扶着铁架行走。

  一家人现在居住的地方,面积不大,但被龙二妹收拾得井井有条。陈志明见人就咧着嘴笑,龙二妹说,他根本不知道商铺、回迁是什么概念。

  “她一直没走,真的不容易。”傅锦标这么形容龙二妹时,龙二妹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在她心里,商铺能否拿回来对她的家庭只有经济上的影响。

   回迁艰难

  为了能够回迁,业主们也做过努力,但每次都碰壁。

  最终,他们选择走司法程序。2010年,八户业主将粤海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其承担回迁义务,结果败诉。法院认为,这几户业主的诉求是回迁,但粤海公司只用承担拆迁补偿的责任,不用承担回迁的责任。

  从政策层面上来说,粤海公司的行为并无可指责之处,因为在他们竞拍拿下地块之前,“烂尾地政策”就已出台。根据该“烂尾地政策”,新开发商在接受烂尾地块后,可以不承担原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回迁协议。

  但“烂尾地政策”具体是什么内容,街坊们并不知晓。

  事情在今年似乎有了转机,市规划局允许粤海公司在该地块增加容积率,一下子加了8000多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增加的部分超过原来的10%。

  这是广州市规划委员会从解决历史问题的角度考虑,对37宗烂尾地出台的规划处理方案,即穗规委会(2014)2号文。市长陈建华在出台该政策的会议上曾表示,解决历史问题,现在正是时候。

  市规划局的官方网站后刊登了会议新闻,并称该规划处理方案可以解决约3850户拆迁户。

  街坊们又一次燃起希望,他们认为政府此举是为了让开发商解决悬而未决的回迁事宜。然而,他们又一次失望了。

  增加容积率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回迁问题。“既然不解决,那增加容积率干什么?

  傅锦标今年5月向市规划局申请信息公开,想知道穗规委会(2014)2号文的详细内容,也想知道给粤海项目增加容积率的依据是什么。

  他得到的回复是,文件“属于政府内部公文,本局决定不予公开”。这一结果让众街坊又失望了,“怎么不让我们知道?

  今年5月,傅锦标将市规划局告上法院,要求公开这份文件。

  随后,8户业主又状告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他们认为在后者的主持下,粤海公司取得了地块且不承担回迁义务。

  本月中旬,此案在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开庭,业主们向市国土房管局索赔超过1个亿。

  目前,两件案子都还在审理中,等待了近20年的街坊们,继续等待。

  采写:南都记者 张钊

  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 实习生 丘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