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啃“硬骨头” 争当“急先锋”

28.07.2014  19:47

      五类车”整治战线上的广州交警速写

在当前开展打击整治“五类车”专项行动中,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广大民警面对时间紧、战线长、任务重的考验,任劳任怨、攻坚克难,全力整治这一危害城市交通安全的“顽症”。

危急时刻见本色  义无反顾勇担当

      “五类车”整治工作充满危险。长期战斗在整治一线的越秀交警大队民警唐雄标手臂、大腿上均有被“五类车”和一些抗法人员撞划的伤痕,但他依然不为之吓倒,巧妙化解险情,坚持依法依规查扣违法车辆。

有一次,唐雄标带领“五类车”整治小分队在环市西路火车站一带开展整治,查获一名男子驾驶一辆无牌两轮摩托车违法上路行驶。在查扣车辆期间,该名男子情绪非常激动,威胁民警称其患有艾滋病,并拿出尖刀抵在脖子上,妄图逃避处罚。眼看情况危急,唐雄标一边劝说男子,缓解他的情绪,一边佯装将一叠宣传资料递上前,以分散其注意力。就在男子接过宣传资料的一瞬间,唐雄标迅速夺过男子手上的尖刀,凭借机敏的身手将男子控制住。看到车辆被扣,男子竟出手挠伤唐雄标的手和脸,但唐雄标没有惊慌,依法对违法车辆作暂扣处理。在严厉教育该名男子后,警方对该名男子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遇到突发情况,黄埔交警大队李颂强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尊严。今年3月19日上午,东警区中队在黄埔东路水南村路口依法整治“五类车”。9时30分许,便衣民警发现一名“五类车”驾驶人正将一辆两轮摩托车停在路边等候乘客。李颂强和参战民警上前亮出警察身份后,抓住车把手牢牢控制了摩托车。驾驶人见民警前来查扣,突然提起车篮子里的一大瓶约2公升的汽油,扬言“你们要是把车扣走我就不活了,我死给你们看!”在千钧一发之际,李颂强和同事毅然冲上前,控制住驾驶人的左右手。该驾驶人身体壮实,拼命反抗还往腰包掏出了打火机。见此情形,李颂强一把夺下其手中的打火机,并与其他民警一道将塑料瓶抢下,成功避免了自焚自伤及暴力抗法严重后果的发生。

文明执法化怨气  真诚为民赢理解

      天河交警大队温子毅常常说:“交通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但通过教育处罚让违法者认识到违法的危害性,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是根本之道”。在执法过程中,他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化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2014年2月18日中午,机动中队在员村二横路地铁站抓获一名涉嫌无证驾驶的“五类车”驾驶员周某。在查实其无证驾驶准备办理拘留手续时,周某称其在开“五类车”搭客之前,在工地工作时摔伤过,腿部落下严重疾患,家里还有上小学的儿子要照顾。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温子毅午饭都没顾上吃,便带周某到天河区中医院做检查。由于周某只有100多块钱,不够检查费,温子毅马上报告领导,并先垫付部分检查费用。紧接着,他又赶到周某的住所及小孩就读学校了解情况。鉴于情况属实,警方对周某作出其他方式的处罚,并时苦口婆心向其讲明驾驶“五类车”的危害,令周某感动不已,当即写下保证书,承诺以后不再驾驶“五类车”。

      曾经有领导评价潘扬是一名让人放心的民警,作为白云交警一大队“五类车”整治专业队的一名骨干力量,他对待“五类车”交通违法人不是简单的“一扣了之”,而是坚持以教育为主,常常与对方拉家常、讲道理,争取执法对象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他认为,“五类车”违法人虽然时常抗法,但毕竟这个群体处于社会底层,能争取对方多一分理解,交通管理工作就多一分主动。对待违法司机要主动敬礼问好,规范指明当事人所违反的条例,再对事主进行耐心教育及处罚,做到教育与处罚并重,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和被执法者的情绪,灵活地调整语言方式和工作态度:对于易怒的人需要尽量以平和的方式进行执法,对于存有投机取巧心理的人需要以强硬正气的方式进行执法,对于不配合执法的人,需要以冷静的程序式处理方式进行执法等,以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避免与当事人发生正面交锋,同时达到执法目的。潘扬在工作中注重执法细节,令很多本来心怀抵触情绪的违法人员理性对待执法,为后续处理工作争取了主动。

主动思考解难题  默默奉献创佳绩

      在“五类车”整治战场上,海珠交警大队姚生是一名“虎将”,无论是酷暑烈日下,还是暴风骤雨中,总能看到他穿梭于辖区路口的忙碌身影。他每月根据辖区“五类车”整治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着力对辖区内的广州大道南路段、新港路沿线地铁口和客村立交周边路段、天雄布市等“五类车”聚集点进行集中整治。针对部分“五类车”违法人员相互串联、具有一定反侦查意识的情况,他积极联系辖区派出所、街道等单位,灵活采用各种措施对“五类车”团伙进行打击,有效提升了整治行动战绩。“整治‘五类车’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不干谁干!”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今年以来,姚生共查扣“五类车”590辆,拘留“五类车”无证驾驶人员4人。

      荔湾交警大队王健华所在中队辖区是荔湾区十三行新中国服装市场。该地每天都会聚集大量人流和相当数量的“五类车”,是广州出了名的人多、车多、商贩多且道路设施极不完善的交通“黑点”。从原流花大队调入荔湾大队的王健华迅速适应新环境要求,主动担负起十三行片区的“五类车”整治工作。他说:“整治‘老大难’问题就要敢于从最困难的地方下手,如果最难的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都好办了。”凭着这种迎难以上的精神,王健华对辖区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针对有些残疾人专用轮椅车经常在人民南十三行路口周边聚集拉客或拉货的情况,他认真做好各项取证工作,将整治前后的现场情况进行拍照,并通过手机通讯软件传输或者电子台账的方式,实时总结上报工作情况,为该地区整治工作发挥了较好的参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