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启动"善终关怀"项目 15万名护士学善终关怀

12.05.2016  15:01

    老人越到后期越需要关怀。广州日报记者莫伟浓摄(资料图片)

    今天是护士节,在省医惠福分院,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启动“善终关怀中国行”大型公益培训项目,将在两年内举办1000场培训,15万护士学习如何善终关怀终末期病人。

    ICU、肿瘤科护士,与临终患者接触最多,国人“讳谈死亡”、“善终服务困难重重”是他们的两大感受,期待像慢病管理一样,将善终关怀纳入分级诊疗。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杨清然

     肿瘤科护士难说服家人

    李婷(化名)是珠海一家公立医院的肿瘤科护士,连日来遭受着家人不接受“享善终”的囧境。

    目前,李婷的公公肿瘤晚期,正在ICU病房抢救,公公本人已深受癌魔折磨,多次强烈希望回家,最低限度到普通病房,走完人生最后旅程。李婷说,自己看过太多太多临终患者,因为多次抢救遭受了极大痛苦才离世,“很理解公公的要求”。

    不过,让人无奈的是,“接公公出院回家”的建议,遭到了老人几个儿子的激烈反对,理由是“不能放弃治疗,做最好的抢救,努力到最后一秒,才是‘尽最大的孝’”。作为儿媳的李婷,无法决策,并且多说几句,就被质疑“是不是因为舍不得花钱?另有心思!

     过度抢救或非患者所愿

    “善终”是国人对生命最贵重最温暖的祝福,生命终将尽时,无痛、无憾、有尊严地离开,是每名终末期患者的愿望。不过,为最多人拉下人生帷幕的ICU、肿瘤科护士却发现很难。

    首先,患者可能连病情知情权都被剥夺了。

    省家庭医生协会4月举办了两场善终关怀培训班共80人,开班时问那些临床一线护士,“如果身为患者,病情终末期,你愿意知道自己的病情吗?”有超过九成人举手;那如果患者不是你而是家属,会选择如实告诉他吗?仅有7人举手。培训后,她们称患者知情权被剥夺的情况“值得反思”。

    就连专业人员都如此,何论普通人?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心理组小组长黄薇指出,启动的“善终关怀中国行”大型公益培训项目,当中很重要的一门课,就是“如何正确告知‘坏消息’”,告知不是结束,之后如何医疗决策,要按患者、亲属“愿意的”“认为最合适的”,而不是医护认为的,来决定。

    其次,临终过度抢救可能并非患者所愿。

    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护士长陈淑德至今还记得,十多年前肿瘤病人弥留之际,还被插喉管,甚至心外按压至骨折,非常让人不忍。

    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心理组小组长黄薇指出,目前终末期病患不回家,“怕死在家里不吉利”的原因已经非常少见,回家得到善终关怀太难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