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不厌旧是新型城镇化的正道

29.08.2014  11:54

  记者视点

   ■刘奕宏

  在近年来的城镇化热潮中,用地是各方关注的“香饽饽”,于城市空间的扩大或挖潜而言,用地一直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因为,在升值趋势被看好的情况下,土地能够为经营者和投资者带来太多的溢出收益。在某些地方,城镇化是伴随着古建筑、古村落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逝而展开的。不过,在万山之中的大埔县湖寮镇,这座美丽的小山城在开展新型城镇化和城区扩容提质的过程中,做到喜新不厌旧,注意对古民居建筑、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值得赞赏。

  湖寮是万川古县的县城遗址所在地,在该镇的莒村甚至保存有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古民居、古村落如珍珠般散落在山野田园,加之明清以来直至民国,湖寮镇人文昌盛,形成浓郁而古朴的客家文教气息,能被评为中国最美小城,当由来于此。

  小城再美丽也需要发展,需要新的空间为产业打造平台,需要建设用地为市民改善宜居条件。未来的一段时期,湖寮镇城镇建成区将扩大至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至15万人,征收和集约土地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令人欣慰的是,大埔县乃至湖寮镇的为政者在迈过解决用地这道坎时,保持了对传统的敬畏和传承文化的清醒意识。这座山城平坦的用地不多,但却保留1座全国古村落,目前正在为另3座村落申报省级古村落,此外还拥有一批省级文保单位。在这里,一条市政道路为古建筑让路而绕弯,没有出现“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纠葛场面。

  城市的发展需要精气神,其内核就是对传统的延续,需要传统文化具备再生的能力。在湖寮镇,包括泰安楼在内的一批古民居已被逐步开发成为文化景观,成为当地汉乐等非遗项目的展演地点;骑楼古街与地方小吃店俨然成为一道风景线;梅硿古道虽然失去以往的交通功能,但正在修复作为市民健身休闲的活动场所。由此可见,传统的东西只要注意赋予它活态的生机,就能创造无穷的魅力,保持一座城市他人所无的特质。

  保护古老的文化载体,也许一时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绝对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心灵家园的坚强依托。告别粗暴,远离粗俗的叠加式发展,当是开展新型城镇化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