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清:喝多了老火靓汤很伤肾

21.10.2014  12:44

【名医档案】

余学清,男,内科教授,博士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肾脏病临床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多个研究方向处于国际前沿或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主持科研项目41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2000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专长】

擅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脏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肾脏病诊断与治疗经验。

在刚刚结束的第15届“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全体理事大会上,余学清被一致推举为该协会会员委员会的主席。全世界同行认为,余学清为发展中国家和边远地区腹膜透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模式和发展前景。

这是中国内地学者在该学术组织首次执掌这个职位。

我国有多少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初步估计,仅终末期肾衰竭即高达100-200万;目前治疗方法只有3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由于肾源稀缺,大部分患者只能依靠腹透和血透来维持生命。

根据2013年的数据,腹透人数4.8万,血透人数36万。可见,中国还有超过百万的尿毒症患者由于费用和远离大城市等因素,无法接受到合理的治疗。

日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余学清表示,腹膜透析可直接在家进行,且比血透便宜,理论上可大规模推广。但此前由于产品质量及不规范操作导致腹膜炎高发,曾一度遇冷,“近几年来,专家发现它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更好,而且腹透的治疗方法、产品质量等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善,进一步推广将惠及更多患者。”

腹透可保护早期患者剩下的肾功能

1997年,林惠(化名)被查出患尿毒症,这几乎将她击垮。后来,她到中山一院肾内科就诊后得知,腹膜透析可有效维持生命,且不用经常去医院,在家就可处理时,这点燃了她的“希望”。

腹透,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排出代谢产物的一种透析方式。“做腹透,我可以在家当全职太太,照顾先生和女儿,这是最好的。”如今,林惠已在中山一院做了10多年腹透,效果良好;她还会抽空到医院与病友交流腹透经验,帮助他们。

林惠是余学清众多腹透患者中的一个。2013年,中山一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病人数已排名世界前二,病人存活率和技术存活率均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为什么要在中国推广腹膜透析?余学清表示,与血透相比,腹透的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患者开销;其次,腹透对于早期肾脏疾病患者而言,可保护剩余的肾功能;最重要的原因是,腹透操作较为简单,患者除了置管,或发生感染、心衰等并发症需要到医院外,其他换透析液等操作只需在家中进行,简单培训后即可独立操作,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最小,特别适合中国家庭。

不过余学清坦言,腹膜透析也有缺点,如操作不当会导致腹膜炎高发。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并完善流程,“2005年时中心的腹膜患者人均55.2个月发生一次腹膜炎,而2013年时,已是人均83.4个月才发生一次,腹膜炎发生率已显著降低。”

至于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到底选哪个?余学清表示,腹透虽然方便,但需要操作者掌握熟练的技巧,家里也要具备相应的场地和卫生条件;血透虽然省时,但必须经常往医院跑,还必须要专业的设备才能进行。“血透和腹透这两种疗法其实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必须在专家指导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打造中国腹透卫星中心模式

不仅如此,余学清还致力于将规范的腹透推向基层。

“中国尿毒症患者在100万-200万之间,但能得到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只是大城市的少数患者,过去,许多基层患者无法得到正规的透析治疗。”余学清表示,目前情况在好转,“尿毒症已被纳入大病医保,比如在广州,患者花费少于10%,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数每年都以10万计增加,无论是血透还是腹透,基层的需求都越来越大。”

多年来,余学清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腹膜透析卫星中心模式,“目前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29个分中心加入,主要集中在中南地区,培训后将有望在基层更好推广腹膜透析。”他透露,今年6月,中山一院提供技术和人才,为广东龙门县打造了首个“国家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示范中心”,让当地尿毒症患者不必再跑到大城市治病,并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针对不少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培训不足等现状,余学清及其团队还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腹透技术操作指南和培训方案,“只要县级医院提出申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就可以进行培训,从而更好的惠及患者。”

“老火靓汤”多喝反伤肾

从事治疗肾脏疾病多年,余学清坦言,大家对肾脏疾病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

“一些人太在意,一些人又太不在意,”余学清说,一般来说,持续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这时就一定要就医,必要时甚至要做肾活检,肾活检是确定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但对偶尔的蛋白尿,没必要反应过激。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50%到70%的患者可以避免发展成不可挽回的尿毒症。”

另外由于肾脏病具有隐蔽性,许多患者肾脏损坏了相当大比例时,却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等有了症状再去就医,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余学清建议,无论是个人体检还是单位体检,最好在肾功能、肾B超的检查基础上,增加尿常规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1%—13%。余学清表示,流行病学专家随机抽取了以广东广州城市及珠海农村人群为主的7000余人作为研究样本,结果显示,广东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2.1%,略高于北京的11.3%。

究其原因,余学清表示,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外,如今,高尿酸以及某些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均对肾脏有损害,“如解热镇痛药、感冒药以及一些肾损害的中药”。

而以下原因更与老广有密切关系:广东人的“老火靓汤”,嘌呤太高,多喝反而伤肾;此外,广东的气候也导致了肾脏病多发,如天气炎热,出汗多,容易导致肾结石高发,因此,高温天气适当增加喝水是必需的。余学清提醒,对老火汤和肾损害的中草药,大家还是要多个心眼,“尤其是对本来就有肾病的患者更要慎用。”

【求医指南】

出诊时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周二下午专家门诊

医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院电话:020-28823388,020-87332200,020-87755766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吴瞬

通讯员 李绍斌 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