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碱性水更健康?朋友圈刷屏的实验到底说明了啥

05.09.2016  06:10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张常见品牌饮用水的「酸碱性测试」图。

很多人会复制并转发同一段话:

蓝色为碱性,黄色为酸性,绿色是中性,黄绿是弱酸性。大家请多关注自己日常饮用水,选择碱性水身体更 健康

就是这样一个在丁当看来很荒谬的「实验」,竟然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大家都在问:真的要喝碱性水吗?酸性水喝多了,会变成「酸性体质」有害健康吗?

科学界根本不承认「酸碱体质说」

这可不是「酸碱体质说」第一次出现了。

作为丁香医生的首席丁当,网上有关「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的谣言,已经打过好几次脸了。

但是这个谣言怎么打都打不倒。也不知道是丁当不如骗子努力,还是这个谣言的群众基础太强大……

先来看个明确的结论:

主流医学界根本就不承认「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的说法。

在丁当小时候,家里很注重 保健 的奶奶成天念叨,之后又不断看到广告:

某某水自称是弱碱性的,喝这种水能改善酸性体质,让人远离癌症、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溃疡、肥胖、骨质疏松……

听着是不是很耳熟?

嗯,谣言都是这种「包治百病」的套路。

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只要有一点生理学基础,你就会知道:

人体血液和体液的 pH 值,都有各自的调节机制,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比如血液中的 pH 值,会保持在 7.4 左右,本来就是偏碱性的,肠液也是偏碱性的。

而胃、皮肤、女性阴道等,则必须是偏酸性,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注意啦!划重点啦!

血液 pH 值是一直维持在 7.35~7.45 的 ,人体血液正常都是碱性的。

能一点事儿没有地坐在这里刷手机看文章的你,都是正常人,都不存在什么「需要改善的酸性体质」。

而确实会有一些人因为服用了某种药,或者是患了某种 疾病 ,而出现血液呈酸性的极特殊问题。

比如:腹泻、肾衰竭、脱水、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

可是如果是这些「酸中毒」,你就不可能一点事儿没有地坐在这儿刷手机看文章了。

好了,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

那酸性水酸性食物,会导致酸中毒吗?

当然不会啦!

前面提到,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套复杂的代谢系统,可以双向调节酸碱,使得体内不同部位体液的酸碱性,始终保持稳定。

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的水或食物,到了胃里都会因为有胃酸的作用,胃内保持一样的酸性;再到了肠道里,又都会因为有肠液的作用,肠内保持一样的弱碱性。

根本无需为此担忧。

水或食物,不仅不会导致酸中毒,甚至都不会影响到体液酸碱性产生多少变化。

如果这种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就因为一瓶水就被打破了……那才不得了呢!

简直是重大发现!中国下一个诺贝尔奖就有希望了。

同样,水以外的各种食物,也不可能影响身体这种平衡。

要喝酸性水,还是碱性水?

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了:

酸性水、碱性水,不过是商家的又一个噱头而已。

身体不好,长痘痘、失眠、面色不好……哟,您这是酸性体质了吧?赶紧来点儿碱性水,冲兑冲兑,中和一下。

像碱性水这样商业炒作的概念,网上真的太多了!酸性水、碱性水、矿泉水、纯净水、白开水、富氧水、富氢水……

这类文章后面,通常还会说什么「转给你关心的人」之类的。

转发的人本来也是善意,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很容易上当。而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补充充足的水分很重要,但酸碱性根本不重要。

喜欢啥就喝啥,只要保证水质安全,根据身体需求和运动量大小,每天喝 1.5~2 升就可以了,以尿色清亮淡黄为标准。

健康的生活方式比饮食酸碱性更重要

现代人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时间长了,确实会带来疾病。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适当锻炼,学会减压……

听起来很像「你说的都对但是我做不到」的鸡汤,对不对?

但是想要保持身体健康,从来就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