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上脸的人更易得癌症?

26.04.2016  13:08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编码乙醛脱氢酶基因的突变属于低外显率的基因突变,脸红的人说明编码的基因容易突变,更容易在相同的致病因素下罹患肝癌、消化道肿瘤等。

      Q1:饮酒过度,会得肝癌吗?

  很多人会说,饮酒和癌症肯定是有关系。因为饮酒会引起脂肪肝,脂肪肝严重可能就会变成了肝癌的高危人群,这个话是有道理的。

  美国科学家研究东亚(中日韩)人群患肝癌的几率很高,很多专家认为这与中国人乙肝携带者多、日本人丙肝携带者多有关,因为乙肝和丙肝的携带者更容易发生肝癌这是非常清楚的。

   Q2:喝酒上脸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在讲遗传背景的时候,我们发现里面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喝酒以后脸红的人是不是比不脸红的人更容易患癌呢?有好事的流行病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白人中同样的乙肝和丙肝患病人群和亚洲人群相比,其肝癌的发生率要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流行病学专家进行基因突变的调查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东亚人群的乙醛脱氢酶会出现变异。一旦发生变异,乙醛脱氢的效率会大大的低下。

  乙醛是扩血管的东西,喝酒脸红可能是乙醛脱氢酶出了问题。我们说可能是编码乙醛脱氢酶那条基因出了问题。而研究证明一旦编码出现问题,在相同的风险度时(比如乙肝丙肝感染的情况下),会更容易得肝癌。

  上面这些说明什么问题呢?来自东亚的人口很多人容易出现编码乙醛脱氢酶的突变。这个比例大约为20%-36%,老外叫做“亚洲突变”。

  编码乙醛脱氢酶基因的突变属于低外显率的基因突变,脸红的人说明编码的基因容易突变,更容易在相同的致病因素下罹患肝癌、消化道肿瘤等。

  因此我们把这种遗传自父母的低外显率的基因做个总结:在相同的生活背景下,他们发生肿瘤的风险比正常人群增加1-2倍。但是注意如果没有乙肝、丙肝等对消化道肿瘤有恶性刺激的物质存在,只是单纯的基因突变,可能对这类人就不会造成罹患癌症的比率增加。

  实际上绝大部分肿瘤理论上都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它都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条件下,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低外显的基因突变需要70%的环境因素才会癌变,单纯地检测这些比较弱的环境因素,可能对一个人防癌的行为指导作用是比较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