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器官捐献逾570例全国第一

03.03.2015  18:02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江澜、查冠琳报道:2日,广东省举办了国内首个器官捐献协调员心理培训班,来自全国的60余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参加了培训。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广东累计成功完成器官捐献570多例,居全国首位。

  2010年2月,卫生部与红十字会启动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工作试点。作为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的器官捐献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近年来,广东省的器官捐献案例和数量都逐年增加:2010年15例,2011年34例,2012年113例,2013年165例,2014年大幅提高到246例,累计已成功完成捐献570多例,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左右,居全国首位。

  不仅是广东,全国的自愿器官捐献事业也在快速发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业务部副部长高新谱告诉记者,2010年,中国的器官捐献率仅为0.03/百万人。到2013年,中国的器官捐献率已提高到0.6/百万人;2014年更是提高到1.24/百万人。“2014年,全国共完成1699例器官捐献,比前4年的器官捐献数量总和还要多。”高新谱分析,这与政府的指导、老百姓的需求以及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发展都有关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杨扬教授介绍,该院就有3名专职协调员,另外还有若干名重症监护室、急诊室等科室的兼职协调员。去年,他们共协调完成了25例器官捐献,协调器官捐献成功率约为三分之一。“他们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24小时手机开机,时刻要与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潜在捐献者家属同行,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处于亚健康状态。”该院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主任熊天威坦言,更有协调员因为承受不住这份压力而选择了转行。

  据悉,2日下午举行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心理应对与调适培训班”,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教授团队进行授课,针对捐献协调员的职业特色,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评,介绍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并针对协调员与潜在捐献者家属如何良好沟通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