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鼓囊囊 精神亮堂堂(向贫困宣战?走近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得者)

19.10.2015  09:06
  “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沙吾尔·芒力克,这样总结扶贫帮困、共同致富的经验。

  在沙吾尔·芒力克的带领下,达西村从一个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缘,曾因盐碱严重、环境恶劣著称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团结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称为南疆“第一村”。而沙吾尔·芒力克本人也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

  各族群众像胡杨一样根连根

  达西村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维汉聚居的大村。现有村民2320人中,维吾尔族人口占61%,汉族人口占39%,维汉群众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

  村民杜孟河1975年从山东老家来到达西村务工,“维吾尔族兄弟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们住,把热乎乎的馕掰给我们吃,我寻思着就把这当家吧,哪也不去了。”杜孟河说。之后一拨又一拨汉族劳动力陆续来到这里,村党支部开始组织带领全村维吾尔族村民帮助汉族新村民建起了新居。

  当沙吾尔·芒力克看到村里的汉族村民小组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发展上不去时,他就组织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并提出建议:将全村最好的380亩地划给汉族村民小组。村委会还投入2万多个义务工帮助汉族村民开挖1条3.5公里长的干渠和1条2.8公里的排碱渠,栽植2公里的防风林,修建2公里道路、平整土地500亩。

  汉族村民杨生江当年刚从内地来村里打工时还是个单身汉,没房住,没地种。沙吾尔·芒力克就把他带到家里,包吃包住。第二年又给杨生江低价承包了50亩地。如今,杨生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有300亩土地、5台拖拉机,娶了媳妇成了家,盖了新房,买了小汽车。

  如今,那条干渠被脱贫致富的汉族村民取名为“民族团结渠”。

  村干部要做村民致富带头人

  “温饱问题解决了,能够居安享福吗?不行!”2010年12月,沙吾尔·芒力克从兴平乡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了下来,2011年村班子换届时,他再一次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村委会主任。

  “要让村民共同致富,村支部就要过硬。”沙吾尔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科技示范户”“党员服务承诺”等活动,切实提高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先后把6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并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制度。数十名党员与困难群众进行承包结对,签订承包农户脱贫合同,党员从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困难村民进行帮扶。

  “我有养殖经验,但家里没钱,咋办?”村民司迪克·买买提愁眉不展,沙吾尔·芒力克主动借给他2.8万元,帮他发展畜牧业;村民阿瓦汗·卡德尔身体残疾,家里缺少发展资金和劳动力时,村干部就拿出资金扶持她发展生产,连续12年每年免费送她一只生产母羊……

  “村干部帮扶困难群众,也带动了其他生活条件好的富裕户,他们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给他们送面粉、送清油,现在我们村相互帮助的氛围浓厚。”沙吾尔·芒力克说。

  为了达西村突破发展瓶颈,他带领村支部打出“红色达西”“品牌达西”“数字达西”组合拳,把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多元化发展轨道,使村里的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为村民开辟了新的致富道路。

  达西村成立了新疆第一个县域电子商务协会、电商战略研究所和网货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基地、首创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电商培训方式……“公鸡打鸣之后,达西村不少村民的一天是从上网开始的。”沙吾尔·芒力克幽默地说。他还带领达西村与华西村结下“对子”,希望把达西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使达西村走出新疆、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