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市设四个流动鉴定点提供劳动能力鉴定服务

19.01.2017  16:06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下午,市社会 保险 监督委员会、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市社保局召开座谈会,听取2016年我市社保监督、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情况报告,并征求各成员对我市社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社保局局长邹联通报了2016年度我市社保主要工作和劳动能力鉴定基本情况。

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次逾2577万

邹联表示,面对 经济 结构转型、用工规模萎缩的新常态,市社保局及时调整扩面征缴的方向和步伐,依法扎实将扩面征缴工作推向纵深。以动态数据分析为依据,适时调整扩面征缴任务。全年动态掌握和比对个税缴纳人数、各镇(街)任务完成情况、常住人口分布、非参保工伤情况、信访案件中应参保未参保情况、两高一低减员计划、工商登记企业分布情况等各类用工数据,合理制定扩面征缴任务,并根据各镇街客观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了镇街扩面任务,强化区域均衡发展。以扩大保障范围为目标,让政策覆盖更多新莞人群体。

据介绍,截至2016年12月,全市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次达2577.69万,其中,社会养老保险(含退休)参保人数为670.5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09.1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445.07万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74.5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78.38万人。全市已制卡942.03万张,其中2016年新增制卡94.16万张,超额完成全年制卡任务。

2016年,全市五大险种 基金 征缴387.77亿元,核付各项社保待遇140.57亿元,基金征缴率达99.80%。其中,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91.73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10.97亿元,工伤保险基金征缴10.21亿元,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67.40亿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7.46亿元。

完成劳动能力鉴定24381人次

在过去一年,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通过重新设置及调整机构与服务网点、补充扩展专家库并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调整业务流程及档案管理,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鉴定服务。

通过公开招标重新确立了东莞康华医院及广东康怡司法鉴定中心、东莞康怡医院(联合体)两家劳动能力鉴定协议机构,从2017年1月1日起提供劳动能力现场鉴定服务。在全市范围内重新设置了流动鉴定服务网点。两家机构分别在常平、大朗、石龙、长安设置4个流动鉴定点为被鉴定者提供流动鉴定服务,提供更加便捷的鉴定服务。目前建立劳动能力鉴定档案市局管理制度,将所有鉴定档案由市局集中归档,市局统一审核、审批,进一步提高劳动能力鉴定质量。

进一步补充扩展专家库并完善管理制度,调整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从2015年的220名增加到现在的320名,同时建立鉴定专家聘任、培训上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专家随机抽取管理制度,出台《东莞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抽取管理制度》,明确劳动能力鉴定专家随机抽取管理规则,让劳动能力鉴定专家抽取管理有据可依。

据介绍,2016年全市共完成各类劳动能力鉴定24381人次,同比下降9.4%,其中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23605人次,同比下降9.5%。在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中,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鉴定18930人次,同比下降6.1%。在工伤职工鉴定结果中,鉴定等级为伤残一至四级的有76人次,鉴定等级为伤残五到六级有284人次,鉴定等级为伤残七到十级有16162人次,鉴定结果为未达伤残等级的有240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