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看四中全会:中国迎彻底革除人治积弊新关口
中新网10月20日电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在北京开幕,此次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起海内外关注。境外华文媒体表示,缺乏法治历史传统的中国能否彻底革除人治积弊,进入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新阶段,不仅是对执政党的重大考验,也是攸关社会福祉、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选择。
实现法治是政改重要目标
香港《大公报》20日刊发系列文章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四中全会确立“依法治国”为主题,意义重大。新中国行政法学创始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受访时指出,作为执政党,新一届领导层开局即宣示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规范党内行为,表明了本届中央推进法治的决心。如此深入地研究推进法治,其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实现依法治国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香港《文汇报》20日刊发评论称,四中全会的召开,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临近新的历史节点。作为一个缺乏法治历史传统、拥有近14亿人口、总体落后且千差万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否在改革开放36年的基础上,彻底革除人治积弊,进入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新阶段,不仅是对执政党的重大考验,也是攸关社会福祉、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选择。
该文称,从法治中国顶层设计到强化宪法法律权威,从改进执政方式到激活人大法治潜能、拓展“参政议法”空间,社会民意和广泛共识形成,助推执政党开启法治中国的新征程。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教授指出,中国法治建设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不要以为在中国只抓法治就能抓好法治,法治建设与经济生活水平,政治制度环境,社会生态和观念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建设法治中国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法治中国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尽快制定党和国家《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规划纲要》,勾勒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依法治国制度反腐 具指标意义
美国《侨报》近期刊发题为《让法治成为国家上下的信仰》的文章称,四中全会最迫切的任务,自然就是要给司法如何去行政化、去地方化、去庸化等一个说法,为未来的法治改革定调。其总的取向,即是要强化司法的独立性、专业性,务求令法律回归公正、精确的轨道,让法治成为国家上下的信仰,而非一时治之的工具。
大公报表示,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多项配套改革。应松年认为,其中司法改革关系全局,公正是司法的核心追求,保障公正的手段之一就是司法独立性。着力推进司法独立性可以成为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突破口。
台湾《旺报》20日社评《法治是两岸心灵契合的开始》指,本届全会主题是依法治国,其意义值得关注与探究,在中共党史上将具指标意义。
社评表示,此时推动依法治国是势所必然,自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最震撼人心的政绩就是雷厉风行反腐。在此反腐的浪尖上,民气可用,四中全会顺势强化全党的依法治国理念,让反腐法制化,用制度反腐,对中共而言自是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