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策略构建“大江门”新格局

22.10.2015  16:22

  四位一体之大

  乘势篇

  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最大的省级经济区,也是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全省最具潜力和想象力的湾区之一,更是江门贯彻“珠西战略”落实“珠西行动”的重大平台。

  省委书记胡春华认为,大广海湾对江门乃至广东将来的发展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所在,“这个地方是要抱金娃娃的”。省长朱小丹则提出五大发展定位,希望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加快实现江门跨越发展。

  近年来,江门按照“科学规划,从容建设”的原则,加快研究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工作。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提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要做到“近攻远谋”,抓好战略规划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项目落地,形成带动效应。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表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空间广阔,华侨资源丰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抓住一个“”字。

  “大平台”离不开“大交通”。今年年初,江门全力启动“交通大会战”,涵盖21个重大交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打造连接粤西及珠三角的“珠西枢纽”,江门与广佛都市圈、港澳地区、粤西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而借助“交通大会战”,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也将实现由“风头水尾”到“龙头凤尾”的转变,其银洲湖先导区对接广佛及港澳优势更加凸显。

  “交通大会战”方兴未艾,“四箭齐发”强市大行动(即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旅游强市、侨务强市)更是箭在弦上……

  大平台蓄势待发,大交通内联外拓,大动作“四箭齐发”,大旅游全域铺开,四大策略强势推进,助推构建“大江门”新格局!

  大平台

  “近攻远谋”打造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

  毛荣楷指出,江门积极有为实施“珠西战略”,需在充分利用提升好现有“6+1”园区的同时,建设好“一大、一中、一小”重要平台,其中“一大”即指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该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要做到“近攻远谋”,抓好战略规划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项目落地,形成带动效应。

  “近攻”:

  推动银洲湖先导区率先发展

  新会银洲湖区域作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前沿阵地,直接对接港澳资源,是接受港澳都市圈辐射的第一腹地。作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基础最好、条件最优、最具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区域,银洲湖是“近攻”的重点所在,在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中发挥引擎作用。

  毛荣楷对银洲湖先导区发展颇为重视,指出要积极打造落实“珠西战略”、承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大平台、大载体,精心谋划建设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邓伟根也就新会发展提出“一轴三心”、圈层式发展的整体架构,推动产城融合,带动银洲湖发展。

  目前,银洲湖区域已形成临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造纸及纸制品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拥有8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产业基地。

  如何依托优势“提质”“扩容”,加快银洲湖先导区的发展?江门市积极谋划,从顶层设计着手,从平台打造、管理体制、资源储备等多方面谋划。其中明确银洲湖“五镇一街一区”和边界范围,通过《新会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方案》规划新会重大项目园区平台的发展,同时出台《新会银洲湖工业园区统一管理工作方案》,将银洲湖“5+6”工业园区和江门综合交通枢纽片区由经济开发区统一开发、招商、建设和管理,构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主平台。

  银湖湾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成立,专职负责银湖湾开发建设工作。新会还制定了《新会银洲湖管委会工作清单》,将每一项工作细化分解,明确推进节点和完成时限。体制调整方面,新会实现会城街道与圭峰区合署办公、崖门镇与银湖湾合并,以优化配置资源,提升办事效率。在资源储备上,全面开展“清土地”工作,重点对批而未供土地、企业空置地、闲置地等实行分类处置等。

  “远谋”:

  打造珠三角大跨越发展新增长极

  近年来,江门按照“科学规划,从容建设”的原则,加快研究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工作。《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了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五大定位,即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珠三角实现大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珠三角辐射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传承华侨文化的生态宜居湾区。

  《总体规划》指出,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将形成紧凑发展的“一带三轴、一核三片”生态型组团式空间格局,重点培育一批侨乡特色小镇,打造区域共建、陆海联动、产城融合、人文汇聚的“滨海魅力长廊”。其中“一带”指“东承环珠江口湾区、西联粤西和大西南地区”的沿海黄金发展带;三轴,包括东部江门主城区—银湖湾拓展轴、中部台山主城区—广海湾拓展轴、西部恩平主城区—镇海湾拓展轴;“一核”即银湖湾—广海湾滨海核心区,包括银湖湾围垦区、广海湾围填海区以及都斛镇、赤溪镇、广海镇的部分地区。“三片”包括银洲湖沿江产业片、上下川国际旅游片、镇海湾海洋生态发展片。

  按照《总体规划》设想,到2017年,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起步区发展基础框架初步形成;到2020年,起步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区产业主体功能基本形成;到2030年,基本建成核心区功能齐备、产业竞争力强、滨海特色鲜明的综合发展经济区,实现“五年打基础、八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目标。

  加强江门澳门两地在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合作建设,一直是江澳合作的重要内容。去年加快推进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被列入粤澳合作联席会议议题,随后推出的《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重点工作》中提出,在多方面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澳门与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产业合作。下一步,江门将继续探索创新与澳门的合作模式,联手搭建实体经济发展平台,推动优势产业合作,助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建设与澳门对接的生活社区和养老基地等,深化与澳门的合作。

  大交通

  对内“同城共融”对外“东联西拓

  江门作为省“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要充分发挥东联广佛经济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西扼我省战略西拓的区位优势,做好“中卫”角色,努力成为珠江西岸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实现这个愿景,交通配套是重要保障。

  交通大会战

  21个重大交通项目投资超千亿

  今年初,江门全面启动“交通大会战”,内容涉及江门大道、高速公路、区域干道、铁路等,共21个重大交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借助路网,江门对内疏通“毛细血管”,对外东联西拓连接广佛港澳,“珠西战略”主战场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依托“交通大会战”,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实现由“风头水尾”到“龙头凤尾”转变,其中连接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银洲湖先导区将成为接受港澳都市圈辐射的第一腹地,对接广佛及港澳优势更加凸显。

  江门大道是“交通大会战”的重中之重,也是支撑江门发展的产城主轴。江门大道全长123公里,总投资236亿元,呈现双“Y”结构,串联起江门东部三区一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70%的经济体量,对东部的产城融合提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江门大道,对外,江门北接顺广佛,南连港珠澳大桥及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并通过完善路网,东联中山、西连粤西城市;对内,衔接东部三区一市,并借助东西走向的高速和快速路网,实现与西部台山、开平、恩平的互联互通。

  在“交通大会战”推动下,到2020年,江门全市将基本实现镇镇10公里通高速、东西板块内部之间各市区30分钟互达、全市60分钟互通的时空目标。

  “珠西枢纽

  担当珠三角和粤西交通枢纽

  江门是珠三角与粤西地区人流、物流的汇集点,深茂铁路、广珠铁路、佛开高速等多条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交会于此,担当珠三角和粤西的交通枢纽职能。借此优势,江门正在大力建设“珠西枢纽”,打造“方便之门、开放之门、辐射之门”。目前,省委、省政府已支持将江门打造“珠西枢纽”列入省“十三五”规划。

  毛荣楷指出,打造“珠西枢纽”是江门落实“珠西战略”的重要举措。邓伟根表示,在新会交通汇集点建设江门综合交通枢纽(珠西枢纽)符合路网规划的客观规律,也与江门“东联西拓”,打造“三门”、建设“三心”的大格局发展思路相吻合。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珠西枢纽”,汇集深茂铁路等多条轨道交通项目,也是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和江门大道的交会站,最终将打造成为江门主要铁路客站、“珠中江+阳江”新型都市区地区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城际铁路网核心枢纽、珠三角地区大型高铁客运站。

  近日,《江门东部“三区一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草案公示,明确东部三区一市建设高速公路、快速路、铁路、交通枢纽交通配套策略,提出着力建设江门站(珠西客运枢纽)、鹤山站(货运枢纽)两大枢纽。规划落地实施以后,江门东联西拓的“珠西枢纽”地位优势明显。

  大动作

  “四箭齐发”构建四大“强市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侨乡文化独具魅力;旅游资源丰富,更有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新会陈皮、台山鳗鱼闻名中外……

  依托特色优势,今年以来,江门陆续出台“农业强市”即《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年—2020年)》;“旅游强市”即《江门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工作纲要(2015年—2020年)》;“侨务强市”即《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年—2020年)》,加之去年年底出台的“珠西行动”,也就是“制造强市”即《江门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年—2020年)》,可谓是“四箭齐发”。

  珠西行动 制造强市

  江门作为“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抓住机遇,实施“珠西行动”,推动珠西崛起。去年底,江门发布《江门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年—2020年)》,以一个总体纲要配套龙头企业培育、企业升级改造、产业平台扩能增效、重大项目突破、产城融合振兴等五大行动方案,提出建设“制造强市”,力争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1680亿元,年均增长16.8%;到2020年,实现产值超3300亿元,年均增长18.5%。《纲要》出台,是江门抢抓机遇,落实“珠西战略”,实现珠西行动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江门“产城振兴”的重大举措。

  科技兴农 农业强市

  4月底,江门发布《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年—2020年)》,提出江门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健全七大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五大行动,重点提升特色产业、壮大园区农业、培育现代种业、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做强旅游农业,实现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1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等目标。

  全域旅游 旅游强市

  江门特别是开平市将围绕“开平碉楼”深度开发,利用世遗品牌,力争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围绕“碉楼、古镇、休闲”大做文章,深入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内涵,将赤坎古镇打造成碉楼旅游的集散区、体验区及延展区,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推进“开平碉楼温泉小镇”建设,力争2018年底全面建成;此外,将《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中列为可用于居住体验的碉楼,打造成精品客栈或特色民宿……

  在规划中,“开平碉楼”仅是江门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之一。7月底,《江门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工作纲要(2015年—2020年)》出台,提出江门将以构建台开恩世遗文化旅游度假区和环圭峰山旅游产业集聚区两大核心园区,建设五大龙头项目,做实6个“20”项目为发展重点,推行7大行动,并在组织、机制、资金、用地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总体转变。

  中国侨都 侨务强市

  近日,《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年—2020年)》也正式发布,这是全省首个地方出台的侨务工作“十三五”规划,是江门立足侨、跳出侨,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的创新性突破。

  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超过400万,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侨都”。江门侨务强市工作纲要明确提出,擦亮“中国侨都”城市品牌,建设两大经济园区、创建“三个文化平台”,争创“中国华侨华人文化经济试验区”,到2020年,江门实现在城市品牌影响力、华侨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发展能力、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侨务工作实力这五大方面显著提升。

  大旅游

  资源“优势”化为旅游“胜势

  目前,江门旅游已形成“碉楼、温泉、海岛、生态”四大旅游品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9个、大型温泉酒店12家。旅游业已成为江门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201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6.5%,旅游总收入全省排名上升至第5位。

  今年出台的旅游强市工作纲要明确提出,树立“全域旅游”概念,按“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旅游“四全”模式,加大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力度,实现各产业增速扩效。

  例如上述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既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江门“全域旅游”的拳头产品,其涵盖碉楼文化、古村落与民居、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内容,充分体现江门侨元素,是江门侨文化的典型代表。“到广东看碉楼,品味文化遗产”已逐渐成为外地游客到广东的重要选择,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开平碉楼旅游参观。

  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坐拥江门最丰富的滨海资源,该区上下川国际旅游片,将依托川岛特色海岛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高端旅游产品,联动港澳开辟“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

  事实上,伴随“交通大会战”推进,江门东联西拓的交通优势突出,也将加强内部交通路网的串联,带动江门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发展,为打造“全域旅游”提供重要基础配套。

  ■强市成效

  上半年GDP增长8%农业搭上电商快车

  “四大强市”纲要公布以后,各级各部门均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内容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江门制定了《2015年度江门市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目标责任专项考评办法》、《工业园区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建立了“6+1”园区信息报送制度,搭建集审批与服务为一体的园区“一个窗口”综合平台等,配套落实园区扩容提质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2.98亿元,增长8%,高于全省水平(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9.45亿元,增长7.7%。

  农业方面,今年江门市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流通业方面的工作,其中加快农业与电子商务的衔接,推进台山、鹤山、新会、恩平等地农业产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造“互联网+扶贫”“恩平农村淘宝村”等项目,带动农村发展致富之路。

  侨务方面,江门将主动搭建经贸交流平台,成立五邑侨智库,与江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同时推动创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等平台,创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等,帮助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推动侨务强市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