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自贸区采用“统一”负面清单

21.04.2015  11:10

在20日上午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以下简称“国新办”)发布会上,四大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不断提升的开放性依然是整份清单的亮点。

据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介绍,广东省、天津市、福建省三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将和上海自贸试验区采用同一张负面清单,开放程度相近,主要目标也一样,不过在侧重点上仍然有所不同。其中,广东自贸试验区仍将把粤港澳合作作为一大特色,在CEPA框架下大力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促进互利共赢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钟啸 实习生 赵曜

再减17项特别管理措施

“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张负面清单的特别管理措施有190项,后来减少到139项。而现在刚刚发布的《负面清单》中只有122项特别管理措施。”王受文表示,此次公布的《负面清单》再减17项特别管理措施,取消或放宽了18个领域的限制,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他还透露,四大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未来将更加开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即前述《负面清单》)显示,该清单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划分为15个门类、50个条目、122项特别管理措施。其中特别管理措施包括了具体行业措施和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水平措施。《负面清单》将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实施,并会适时调整。

不过,王受文也表示,有关部门同时注意到有效防控风险的重要性。在外商投资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在贸易领域,有关部门还将在进一步推进口岸监管制度、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创新的同时,严防偷漏税行为和质量安全风险。在金融领域,有关部门也将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构建宏观审慎的金融管理体系。

“对于这四个(自贸试验区)方案,以及统一的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及4省市人民政府抓紧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来组织实施。”王受文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清单统一绝非不讲特色

媒体除了对《负面清单》的开放度颇感兴趣之外,也同样关心四大自贸试验区采用同一张负面清单的情况。

对此,王受文表示,三大新设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采用同一张负面清单,因此开放的程度是相近的,主要目标也一致,不过四大自贸区仍将在发展侧重点上有所区别。其中,广东自贸试验区特别强调粤港澳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更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天津的口岸来带动内陆地区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则侧重两岸产业进一步融合,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侧重“一带一路”的建设。

“有人担心四大自贸试验区采用同一张负面清单会导致发展没有特色,不过我不这么认为。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获批,国家希望的是把这些地区打造成为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表示,如果四大自贸区各自的负面清单差别很大,那么很多到自贸区发展的个人和企业都会不断地追逐负面清单的洼地效应,反而会影响对创新环境的打造,“但这并不代表四大自贸区的发展就会失去特色。不同的自贸试验区应该在商业模式、产业格局等方面因地制宜,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建构起(各自)真正的发展优势。”

粤港澳一体化是广东优势

粤港澳经济的一体化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一大发展优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就明确提出广东自贸试验区要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在CEPA框架下,今年粤港澳基本上实现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王受文表示,今年广东对港澳地区开放了160个服务贸易部门中的153个,“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特有的优势,其他地方没有。”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将致力于推动粤港澳的深度合作,同时为港澳企业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发展带来更大便利。他表示,广东省将进一步放宽港澳企业进入三个自贸试验片区的准入限制,使港澳投资者在准入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方面面对的门槛更低;同时推进内地与港澳服务行业标准规则进一步对接,探索贸易市场互联、项目资金互通、服务产品互认。

徐少华同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广东与港澳的密切合作。“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贸易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市场网络遍及全球,市场机制成熟完善。港企在参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十分明显,我们也有很高的期待。”

■专家解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

构建有广东特色开放型体系

在四大自贸试验区中,广东自贸试验区如何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下一步粤港澳将如何深度合作?曾参与广东自贸试验区方案制定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为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

南方日报: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里所提出的三个战略定位,你怎么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李光辉:这三者之间有其内在逻辑联系。加强粤港澳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多领域其实是有交集的。从区位优势上看,广东毗邻港澳,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重要节点之一,在未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一定会起到枢纽性作用。而香港、澳门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所以“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促进广东和港澳进一步融合发展。

而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是为了发展,无论是粤港澳合作,还是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都是实行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广东一直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必然会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当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南方日报:你认为作为第二批自贸试验区之一,广东自贸试验区应该如何借鉴“上海经验”?

李光辉:借鉴是从整体上来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总结了经验,推广了模式,我认为有的广东可以用,但不一定要全盘复制。最重要的是在建设当中结合“广东特色”,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在有些领域,比如说粤港澳合作方面,上海不可能和广东比。所以广东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色,结合自身所具备的基础条件和开放实际,特别是要跟“一带一路”对接好,从而引领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

南方日报:你如何看待新设的三大自贸试验区的异同之处?

李光辉:三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各有特色,应该差异化发展。虽然说都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都是为改革服务,但我相信不同的试验区,一定会总结出不同的经验,和不一样的可以推广的东西。

比如说,福建有其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但福建所拥有的区位和资源,和广东就不一样。其实从基础到各方面的资源条件来看,广东应该比福建更有优势,福建最大的优势是对台合作。

自贸试验区重在“试验”

南方日报:你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自贸试验区,既不是FTA(自贸区),也不是FTZ(自贸园区),而是重在强调“试验”。

李光辉:是的,为什么叫试验区?因为“试验”的意义重大。在其他地方、其他领域还没有开放的,放在这里先行先试,那么要先行先试什么,就显得非常关键。而且这种先行先试,一定要跟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结合起来。比如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结合起来,经过先行先试找到自己的特点,构建起具有广东特色的开放型体系。

南方日报:那么,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应该怎样找准自己的特点呢?

李光辉:粤港澳合作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在与港澳合作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和条件,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合作是重中之重。比如说CEPA关于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的签署,还有过去很多CEPA补充协议在广东的先行先试,与港澳的营商环境和法律的对接等等。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双方已经达成的协议根据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整体定位先行先试,为全国下一步改革开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总结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现在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出台,方向有了,那么怎么落实就是最关键的。比如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广东应该具体怎么做,落实到三个片区又该怎么做,怎么样落到底、找到点,把广东特色和中央定位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很关键。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统筹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