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国有公益林赎买 解了经营权之争

12.11.2015  11:16

11月6日,傍晚。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竹林坡村村民杨华贵正在忙着给自家养的鸡喂食。站在他家楼上,就能看见近在咫尺的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杨华贵说,如今村里有十来户人家和他一样,靠着保护区的独特生态优势,养起了生态鸡,“一只卖个一百多元没问题,完全原生态。

而在一年多以前,情况却并非现在这样:保护区不少林地属于周边村社,农户盼着对这些林地确权,但相关规定又明确不能开发。

纠纷:产权属农户,但不能搞开发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该市西区、仁和区交界处,境内有苏铁38.5万株。然而,就是这块自然资源宝库,却一度陷入与周边村社的林权纠纷之中。

攀枝花林业局统计显示:苏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374亩,其中,10610亩属周边村社的集体公益林(非国有公益林),分别属于攀枝花市西区和仁和区的两个乡镇5个村。

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规定,集体公益林不能搞商业性采伐,老百姓不安逸,因此也不太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恼火。”攀枝花市林业局局长凌永航说。

而在另一边的农户看来,不准经营林地,则断绝了一部分收入来源。杨华贵说,2007年,农户们因为林地起了争执:自己的林地,为什么不能搞养殖?树子为啥不能砍?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四川,因天保工程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需要,在林政部门管理的国有公益林之外,不少地区还划定了非国有公益林,这也给随后的林权改革留下了难题,“非国有的不能砍、不能流转,老百姓还要负责管理,这样一来,确权到户的意义凸显不出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林业产业潜力不断被挖掘,非国有公益林如何处置的问题不断被提及。

破解:参照省级补偿标准试水赎买

根据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模式,处置非国有公益林最佳的方式,是赎买。2014年,省林业厅决定,以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尝试推行非国有公益林赎买。

非国有公益林赎买的核心问题,在于以何种方式将林木、林地的生态产出予以量价。省林科院生态所所长向成华说,四川的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6万亿元,按照这种方式赎买,肯定不现实,“不妨参照省上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政策,每亩每年给好多钱,农户可以让渡林地、林木的经营权。

2014年初,攀枝花市林业局决定,与周边村民协商,以现金的方式向农户赎买。赎买的标准,则参照当地林权流转价格,以5元/亩/年的补助方式,协商村民让渡集体公益林30年的经营权,“一亩地一次性可以拿到150元钱。

经过走访说服,保护区周边的农户们同意领取赎买金后,不再争取对集体公益林的经营权。

考虑到保护区周边农户面临失去林地后收入减少的现实,攀枝花拿出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对出让林权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新能源改造、良种选育补贴等方面的长期扶持。杨华贵的养鸡场,就是这时候建立起来的,“我算了下,村里有十多家像我这样搞起了养殖,每户一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记者  王成栋)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