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这个岛的岛民出行“提速”

28.10.2019  17:26

大洋网讯 日前,2019年度第二批“南沙好人”名单出炉,10名南沙街坊获选。其中,敬业奉献6人,助人为乐4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其中2位“南沙好人”代表——敬业奉献组的三民岛“村路叔”陈锦泉和助人为乐组的排涝站抽水员蒋昌富,倾听他们的“好人”故事。

陈锦泉:将公交车“引入”三民岛

10月21日早上6点多,一辆满载着乘客的南沙9路公交车再次驶离三民岛,车上有前往万顷沙中学晨读的学生,有在南沙其它镇街工作的上班族……说起岛上的公交车,就不得不提起75岁的南沙区人大代表陈锦泉。

陈锦泉是土生土长的三民岛民立村村民,“村路仔”是他的小名。随着年岁渐长,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村路叔”。巧合的是,他的确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村民们开通了一条安全、便捷、经济的“村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人们进出三民岛基本只能靠乘船。后来,沥心沙大桥建成,村民出行的问题依然存在——岛上没有通公交车,村民到万顷沙镇只能乘“摩的”到最近的公交站点,而从民立村到最近的九涌半公交站的距离有7公里。许多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住宿,周末回家的时候为了方便和省钱选择跟同学一起搭乘“摩的”回家,十分危险。

陈锦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每次看到孩子们花大量时间和冒着生命危险回家,他都感到十分忧心。直到南沙区成立,陈锦泉被选为区第一届人大代表后,他跑遍岛上的每一个村,考察调研了人口分布和村民需求。他还特地跑到黄阁镇去坐了趟公交车,看看它是怎么穿梭于每条村中的。然后,他将这一切汇总整理成了科学可行的建议,在南沙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上去。如今南沙9路进入三民岛后会往北绕行一段,就是因为“保丰围站有400名村民也要坐车,不能放弃”而设立的。

2009年12月,南沙的公交车终于驶入了三民岛,村民们拍手称好。通车仪式当天,足足有百名村民前来试坐公交车,对于他们当中不少人来说,竟是人生第一次乘坐公交车。在那之后的很多天早上,南沙9路公交都会面临“人满为患”的场景。现在,许多村民的生活都步入小康水平,有了自己的代步工具,早上公交车站人满为患的情况才有所缓解。

蒋昌富:排涝站抽水员 每逢雨夜便无眠

退伍军人、社区居民小组组长、星光老年之家管理员、排涝站抽水员、民间河长、网格员……今年59岁的蒋昌富身上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从自己家到星光老年之家约200米,到排涝站约500米,到社区居委会约600米,蒋昌富每天就在这三个点来回走动。

自从6年前开始管理社区的排涝站,每逢下雨天,蒋昌富都要急急忙忙地冒雨出门,来到排涝站将水泵打开,防止河水泛滥,影响居民生活。遇到半夜大雨,他还得从床上爬起来去开水泵。在南沙,一年365天约有100天都在下雨,这意味着,蒋昌富一年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要前往排涝站。

1980年,蒋昌富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珠江街,先后在原珠江华侨农场糖厂等企业工作,后因国企改制下岗,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

每逢大雨、暴雨,街巷都会被水淹,如果没有及时抽水,就会影响到居民日常出行,有些地势较低的居民住处还会面临被水淹的危险。6年前,蒋昌富毅然接下了排涝站抽水员这个任务。自此,每一次大雨或台风,他都要赶着回排涝站抽水,即使是深夜也会一个人撑着伞前往,直到水退去。“最晚试过半夜三点下雨,我自己就醒了,连忙赶到排涝站开水泵。”蒋昌富告诉记者,由于心中有了牵挂,半夜下雨他无论睡多熟,都能及时醒来。在“下雨天正好眠”的日子里,蒋昌富往往“彻夜无眠”。

去年台风“山竹”来临时连日暴雨。“我早上赶到排涝站打开四个水泵,人不敢走开,一直守到第二天早上,雨势才稍微小了一些。累了困了就在这张椅子上眯一会。”蒋昌富指给记者看,在排涝站内,有四个大小不一的抽水泵,旁边一条破旧的木质长椅,就是他休息的地方。“雨小的话开小泵我还可以走开一下,雨大时开大泵根本走不开,半夜连续抽水一、两个小时都得看着。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耿旭静 通讯员陈斐曈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黎旭阳 通讯员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