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工作站的29位院士,因何爱上东莞?
8月22日,“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暨东莞院士创新成果展在东莞松山湖举办,集中展出了徐光宪、师昌绪、谢家麟等27位院士的人生经历和智慧风采,同时展出10个在莞工作院士的创新成果,展现东莞的科技魅力。
截至去年底,东莞建立了29家院士工作站。全国只有院士1600多位,各个城市对院士团队的引进竞争异常激烈。建立工作站的29位院士,因何爱上东莞?当“最强大脑”遇到制造业名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引进院士工作站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在开展仪式后,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董辉分享了叶声华院士与诺丽科技的故事。
诺丽科技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2004年,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在线监测智能装备和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多是央企,民营企业极少。成立之初,诺丽科技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无法破解。
怎么办?找院士!经过几番波折,2016年,董辉决定到天津,向叶声华院士求助。
“刚开始我很忐忑,觉得院士高不可攀。”董辉回忆,出发前,他详细查阅了叶声华院士的履历资料、科研成果。叶声华院士是湖北荆州人、董辉是湖北孝感人。初次拜访时,董辉没有谈很多企业的事,而是以老乡的身份建立信任、沟通感情。他说:“交流后才发现,叶院士非常平易近人。”
叶声华(中)在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两个月后,董辉又远赴天津,拜访叶声华院士,带着技术难题求助,并邀请叶声华院士团队到诺丽科技考察。
2017年,叶声华院士应邀来到东莞,深入走访诺丽科技。在接待叶声华院士时,董辉费了很多心思,特意点了一碗鱼头汤。他说:“荆州在长江边,那里的人爱吃鱼。叶院士离开湖北多年,应该很想念家乡的味道。”
一番考察下来,叶声华院士决定,在诺丽科技建立院士工作站。董辉回忆:“院士告诉我,相对于项目,他更看好的是我们这批人,细心、踏实、有干劲、敢创新。”
细心、踏实、有干劲、敢创新,是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赋予每名东莞人的鲜明标签。叶声华院士对诺丽科技团队的评价,与东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不谋而合。
这一碗鱼头汤,成就了诺丽科技。院士团队进驻后,帮助他们解决了受电弓检测、相机标定实验、二维机构调节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为企业培养了一批轨道交通领域的研发人才。
如今,诺丽科技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测产品,覆盖了全国35个城市,规模居全国第二。他们参与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监测、住建部受电弓在线监测等4个国家标准。
东莞爱人才院士成常客
在开展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致辞时说:“近些年,东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我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松山湖。”
截至去年底,东莞建立了29家院士工作站,院士团队人员数198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2项,引进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人才257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院士,像李国杰院士一样,成为东莞的常客。
在东莞城区小而窄的狮长路,隐藏着全国最大的饮料包装收缩膜厂家——东莞市正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几乎成了这里的“员工”,每周都来这家公司。
正新包装生产技术副总经理林城,是瞿金平院士的博士生。他介绍,原本瞿金平院士和正新包装并不熟悉,但出于吹膜技术提升需求,正新包装公司的董事长主动与瞿金平院士联系,寻求帮助,还免费当起瞿金平院士科研成果产业化负责人,为瞿金平院士“打工”,久而久之,关系就亲密了。
瞿金平院士研发的最新技术《基于低碳理念的复合薄膜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逐步在正新包装实现了产业化。
运用这种新技术,同样24瓶的可口可乐外包装,厚度从70微米降到50微米,能节省20%的原料使用量。但自从有了这项新技术,正新包装掌握了选择客户的主动权。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50%的包装,都由正新包装负责。
与东莞有交集的,可不止这29位院士。东莞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的院士委员,从刚成立时的20人扩展至33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集聚了10名两院院士;还有更多院士团队在东莞开展产学研项目。
很多院士扎根东莞多年,为这方土地倾注智慧和心血。
院士陈和生带领的中科院高能所团队扎根东莞10余年,建起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大科学装置,激活东莞的“创新之源”;院士王恩哥与汪卫华等材料领域专家,以世界眼光、尖端理念在东莞投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聚集起一大批国内外一流人才与成果;网络安全领域专家、院士方滨兴,作为东莞引入的首位特级特色人才,在松山湖创办多家科技公司,深耕网络安全与云计算等业务。
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上,100多位院士相聚东莞,为东莞发展贡献智慧。峰会期间还宣布,未来三年,院士峰会将连续在东莞举行。
这在十年前的东莞,是不可想象的。彼时,在东莞举行的一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历时近半年,十几场专业交流会邀请到的院士仅有3人。
院士们对东莞的厚爱,是对一座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最好的肯定。
借力院士团队刷新科创天际线
像诺丽科技一样,东莞成立的29个院士工作站,不仅促进了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的崛起,更提升了东莞创新能级,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根据《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东莞未来将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到2025年新兴产业总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智慧车间、激光打印等一系列科研成果。
孙玉(右一)到企业指导交流。
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团队合作,主攻“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间关键技术”课题研发,开发出数字化车间系统、分拣软件系统等技术成果,有助于传统车间的智慧升级。
借助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专家团队的支持,广东乐普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我国的激光打印机核心部件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在光电高分子橡胶材料和网状多维结构材料上实现突破,打破国际垄断,降低高昂的市场价格,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激光打印机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东莞不断满足汽车、航天航空对高端装备制造的要求。
广东汇成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团队的帮助下,开展工业级化学气相沉积真空设备及其配套工艺的研发,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高端刀具涂层的研究进展,结合广东汽车、半导体、工模具等高新制造业的市场需求现状,自主研制超强磁场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装备以及新型碳化物靶材。他们制造出的长寿命超硬碳化物涂层,满足我国汽车、航天航空等先进制造业对高端刀具的迫切需求。目前,此类涂层材料还可被用作高端模具以及其他抗高温、耐腐蚀的工具涂层。
在新材料领域,新型焊锡材料、非晶材料等新材料产品层出不穷。
广东中实金属有限公司与乌克兰科学院院士郭瑞·弗拉基米尔(KORZHYK VOLODYMYR)专家团队共同研究高可靠性、低银无铅无卤焊锡材料,在院士团队的帮助下,搭建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突破在非晶材料研究领域的技术瓶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柳百新及其团队合作,研制出国内首台液态金属压铸机,将非晶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多款手机支架、SIM卡托、笔记本转轴及新能源汽车上等,并建成1条非晶产品生产线,培养了30多名非晶研发的骨干技术人员。
在新能源领域,一批全国性的行业难题取得新突破。
广东福德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专家团队的帮助下,积极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方面进行产业和技术发展布局,开展高压或特高压电力系统重大电气装备的技术研发,智能微电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系统设备的研发。同时开发出配电网中相关重大电气设备,有望成为国内一流电力电网系统全方向解决方案服务型供应商。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团队开展绿色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主要针对大功率绿色特种电源系统关键技术及大容量储能双向变换及其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两大类难题进行攻关,促进绿色特种电源与大容量储能双向变换技术的进步,解决我国大容量绿色特种电源及储能系统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创新的新成果,不断开辟产业新蓝海。
贵如黄金的冬虫夏草,在东莞实现深加工和量产。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的帮助下,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开展“冬虫夏草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开发”项目,阐明冬虫夏草的物质基础,分析冬虫夏草的药效,提升冬虫夏草质量标准,从而推进冬虫夏草深加工产品开发,如中药制剂、保健品、化妆品等的开发利用,让过去传统的冬虫夏草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东莞的科创天际线,将在院士团队支撑下一再被刷新,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名城新的靓丽风景。
【记者】吴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