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桃李】对话“胆商”谭颂斌:勇于开创

04.05.2015  16:37

‍‍‍‍‍‍‍‍‍‍‍‍‍‍


  谭颂斌,1988级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校友,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幼时的他靠年年成绩前三名免费读完了小学;在政府里捧着“金饭碗”的他却辞官下海创业;在制造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壮大的时期,他主动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市值超过50个亿。他的成功,因为他懂得抓住时代的脉搏、勇敢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他也因此被人们赞以“胆商”的称号。


大胆选择:创业者个个都要有胆

  银禧,结婚二十五周年为银婚之禧。25岁这一年,谭颂斌却借用这个意义开办了一家叫“银禧”的企业,此时的他也是一位在“世界工厂”东莞的外资审批部门里的业务骨干,而且一下海干的就是跟他的专业、经历差之千里的,当时还是新鲜玩意儿的“高分子材料”。


  记 者:听说您当年只用了一个小时考虑,就决定要辞职创业,真的是这样的么?

  谭颂斌:我做事情比较果敢,但是这也有些缘由的。一方面是我和世界各地企业家接触很多,心里那个跃跃欲试的念头一直在萌芽;另一方面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让我感觉有些倦怠,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份更有成就感的事业。


  记 者:当时是怎么样的情景?

‍‍  谭颂斌:当时的确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我当时的单位待遇很好,对一个年轻人来讲,绝对是“金饭碗”。其实,我去这个部门也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毕业刚去的是一家工业集团,那个时候很多人上班的第一件事先泡一杯茶,第二件事就是打开一份报纸,而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恰巧当时虎门镇要筹办一个工业展,要求十一大集团公司把各自的工业强项拿出来亮相。我自荐接了这个工作,虽然我们的产品比别人落后很多,但是我花了心思请了装修、装潢的人来设计和包装,这个概念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结果镇委书记看了一圈拍着我们老总的肩膀说:“你们第一!”老总把我推荐了给书记。我是“胆大包天”的那种,我直接走到书记面前说:“书记,我想到外资部门工作,那边工作很充实,能学到东西。”没想到镇委书记当场拍板,第二天就把我调了过去。这一步,对我人生来讲是一次很大跳跃。我在那儿开始接触各行各业的外资企业老板,而且这些企业家大部分是创一代,都是白手起家、自己创业起来的,他们创业的故事对我的教育和鼓励非常大。

‍‍

  记 者:创业的确有一股特别的吸引力,可以理解您愿意放下“金饭碗”的缘由,但是您为什么有信心自己创业也一定能干得好呢?

  谭颂斌:当时也是存在“搏一博”的想法。何来信心?一定能成功?年青人没有那么多顾虑,所以大家都叫我“胆商”。


  记 者:现在国家鼓励创业,很多年轻人也有自己创业的打算,您鼓励他们要够“”创业么?

‍‍  谭颂斌:鼓励啊,我很鼓励年轻人要大胆创业。我们华工人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实干、喜欢创业,所以华工出来的企业家特别多,尤其是在工业领域。
  现在我也十分鼓励员工要有创业精神。比如我们公司的总工程师,华工毕业的博士生,银禧光电就是他带着几个人创出来的。公司给他们股权激励,让他们入股,然后公司跟他们一起来做。他们这也是一次创业,而不仅仅是满足于拿一份薪水。但是创业一定是艰难的,我因此经常提醒年轻人,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给新入职员工培训


大胆学习: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

  从田里赶鹅的孩子,到重点大学的高材生;从小工厂的老板,到股份制企业董事长;从只懂政策的公务员,到布局3D打印、石墨烯等新兴科技领域的企业家,谭颂斌的成长之路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不断前进。


  记 者:您怎样看待您这些年的成就?

  谭颂斌:我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们从AC米兰讲到时事政治,很多都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后来我就经常泡图书馆,还担任班级团支书、组织班级开展活动,可以说,华工四年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扩展了眼界,学习到了不仅有知识,更多是培养了能力。
  我觉得自己像一块海绵,能够不断吸收别人的优点。我每去一个地方,接触到新的朋友,首先是发现和吸收人家的优点。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接人待物,我都不会去嫉妒别人的长处,而是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种感觉和过程很舒服,而且还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


  记 者:很多人都会好奇,你学的是无线电专业,公务员做的是招商引资,但是您创业却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个?

  谭颂斌:在和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十分需要这类材料。因为这种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或者由当地的外资企业生产加工,而且供应、生产加工以及销售都已经形成一个链条,关键的技术握在外商手里,国内市场又有着巨大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充满商机。


  记 者:您的产品应用面已经越来越广,为什么您能在材料这个领域内不断创新、始终保持领先呢?

  谭颂斌:我喜欢做新材料是因为它们是工业运行的必需品,这就和做设备不一样。工厂运转就像人每天要吃饭一样,需要源源不断地“”原材料。公司发展也曾经遇到瓶颈,那时我才开始意识到,不光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要跳出传统企业发展思路的束缚。以后要持续发展,必须走高科技路线。我现在和母校的合作十分紧密,有了专家教授的智力支持,我们的公司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材料发展趋势,我们现在是一家集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记 者:听说您还在继续学习深造?

  谭颂斌:是的,从一名农村学生到进入社会,在华南理工大学读书的四年是我最重要的一个人生阶段,也是我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喜欢不断学习,不断自我突破,因为每个人头顶都有一块无形的天花板,不想让它决定你的高度,就必须打破它。我是企业的掌舵人,没人带领,唯有靠自我突破、终身学习,不断地把自己的空间拓展,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大胆蜕变:企业家要懂得相机而动

  6岁的谭颂斌因为养大了11只鹅而“名震”村里;创业伊始,借场地、买座驾、跑资金这些创业的艰辛一一尝遍;功成名就后,先后在云南、四川、广西、甘肃等地资助建立了四所希望小学。对于谭颂斌来说,华丽转身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更重要的是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正确的事情。


  记 者:大家都听说过了您6岁卖了11只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故事。

  谭颂斌:其实是农村的孩子都要干活而已,我每天早上起床,就把鹅赶去田里,傍晚才回家来。最有趣的是那时候我还小,鹅走来走去,每次数到一半我就乱了。所以,每天傍晚把鹅赶回村口,要做的是事就是逮住个叔叔或者阿姨,请他们帮我数一数鹅。这是很快乐的乡野趣事,但是11只鹅卖了126元,抵得上我爸爸——一个工程师的四个多月的薪水,这也是当时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缩影。


  记 者:母亲对您的影响也很大?

  谭颂斌:我妈妈是广州知青,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母亲。她会在80年代初就带我去南方大厦、白天鹅宾馆。我们要坐4个半小时的船,才能从虎门到二沙岛。我记得那个时候中国大酒店里面的一碗白粥,顶她一个月的薪水,但她仍然舍得,并觉得值得。有一次码妈带着一位长辈同去,那位长辈唠不断叨:“太贵、太贵。”但事实上,我能理解,妈妈是让我和妹妹出来开开眼界,这件事情让我终身难忘。


  记 者:创业以后,几次遇到问题都可以说是有“贵人”相助,为什么能交到这么多真的朋友?

  谭颂斌:当时很多比较成功的台湾香港企业来投资建厂,但是在人地生疏的内地,对他们来说相当于一次重新创业。而我在审批的时候,是主动服务,称得上“一条龙服务”——我常常能在两三天的时间里,帮他们把营业执照、法人代理、外汇登记等等十几个批文全部办妥。当时的政务部门还没有什么服务意识,像我这样的“超前”服务、办事态度自然赢得了很多企业家的赏识,慢慢结成好朋友。


  记 者:现在的大学生在创业中,也会遇到团队建设的问题,那您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谭颂斌:每一个职业生涯,不管就职还是创业阶段,都要合力抱团发展,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但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很有限的。现在都在提倡事业合伙人,你看马云能够成功,他的十八罗汉很关键。所以现在大学生,不要考虑单打独斗,要带领团队发展,同时也要懂得充分调动各种资源。


  记 者:最后一个问题,想问您一下,母校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谭颂斌:母校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让我学到尖端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各位老师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能够不断地激励我,让我勇敢前进,不断拼搏,不断创新。毕业后多年,华工的校训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能在工作中时常反省和审视自己,一直到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华园桃李》第17期团队

文  字:周 玉

图  片:卢庆雷 受访者提供

编  审:柯 宁 孙宏志 

总 策 划:王丹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