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龙屋“申遗” 功到自然成
孙维国
本报报道,日前,住建部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委员来我市调研,认为在全社会聚焦围龙屋的大气候下,围龙屋“申遗”大有可为。记者走访我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我市已完成围龙屋“申遗”的基础摸查工作,正在联系专家进行申遗定点及撰写申报方案。
一个城市,可以没有高楼大厦,但不能没有“记忆”,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她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金字招牌,其魅力和影响是任何高楼大厦无法比拟的。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为五大特色民居。古民居“围龙屋”就是梅州的“文化遗产”、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
围龙屋“申遗”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根本是保护。如何保护?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早在5年前,我市就正式提出了“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的奋斗目标,大规模开展基础摸查、修缮保护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各县(市、区)陆续上报围龙屋及古民居达6000余座。截至今年6月,我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6处,其中属围龙屋类型的共有77座,分别为国保1座、省保21座、市保15座、县保40座。
梅州拥有古民居“围龙屋”,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每一个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既要用实际行动保护、珍惜这些不可复制、珍贵无比的“文化遗产”,也要用科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所蕴涵的独特历史人文价值,将其价值最大化、最深化、最广化,使保护和利用互为融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做到既不失其传统文化内涵和魅力,又具有时代精神气质和韵味,既让人们对她的悠久文化心驰神往,又让人们对她的现代气息“神魂颠倒”。如此,必将使古民居“围龙屋”焕发灿烂夺目的绚丽光芒。
做到此点,不仅需要政府在古民居的保护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民居进行防震、防雷、防白蚁等预防性保护,使其免受破坏。也需要社会和市民协同给力,各尽其责。更需要建章立制,对一切破坏古民居的行为,不管是过度开发,还是人为损坏,都要依法依规追责严惩,绝不能不了了之。唯此,才能使古民居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永恒的光芒。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有此为基,围龙屋“申遗”自然水到渠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