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榕”、古木桥……南海这座古村变身文创基地
“淙淙的河水环绕烟桥,浅唱着千年的古韵。潮起潮落,桥南的古榕,洞悉世事的浮沉。堤岸苇草的枯荣,淡泊了一蓑烟雨的年华。陈卧水面的木桥,已斑驳成落霞。”
南海区文联副主席、九江宣传文体办副主任崔结红的这首诗歌,描写的正是建于明代的烟桥村。
烟桥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不仅有保存良好的众多古建筑,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依托这些资源,烟桥村近几年已成为文学书画爱好者、摄影发烧友等群体的创作基地。他们为古村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气,古村也在他们的作品中走得更远。
A 有味道的古村
每隔十几步就有一座古建筑
驱车到南海西部,穿过成片的桑基鱼塘,很快就进入了烟桥村,岭南水乡的这张文化“名片”就这么静静地呈现在笔者的面前。
在村口的导览地图上可以看到,烟桥村不是依托于某一座古建筑而被称为古村,古建筑遍布在整条南北大道上。在面积并不算大的烟桥村,每走十几步即可看到一座古建筑。
顺着南北大道走,兰桂坊、何晃钊故居、北帝庙等标志性古建筑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雕栏画栋与古朴青砖展现这里的历史和沧桑。
很快,到达了烟桥村最著名的烟桥正道。烟桥正道是一条古石巷,南北向贯通全村,是全村的核心轴。除了是地理上的核心外,这里更是古村的文化核心,寄托着祖先对子孙后代走正道的殷切期盼。
在烟桥正道内,除了一座座岭南特色鲜明的镬耳古屋,还坐落着烟桥图书馆。图书馆一楼是烟桥名人(乡贤)馆,陈列着古代消防员用的水枪、大木称、风力谷机等“旧家伙”,墙壁上挂着曾取得杰出成就的烟桥子孙的辉煌事迹图,其中不乏富商巨贾、爱国志士、教育家、科学家等。
走出烟桥正道,给人豁然开朗之感。烟桥村最著名的景点“国事榕”、古木桥、何氏六世宗祠等皆坐落于此。
“国事榕”目前已有9棵,每当发生国家大事时,村民就会栽种一棵榕树,涵盖了抗日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港澳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
“国事榕”旁边,一座古木桥联通河涌两岸。古木桥原名燕桥,因古时终年水汽蒸腾,又有烟桥之称,村子亦因此得名烟桥村。
在烟桥村的东、南、北面,种植着一片护村竹林,世世代代守护着烟桥村的村民。竹林不仅可以防范贼人进犯,发洪水时,还能把洪水冲来的杂物挡住,保护村内房屋不被冲塌。
村民何忠鹰是村里的“活地图”和“活史书”。他告诉笔者,日军入侵时,见竹林遮蔽,不敢冒进,就用迫击炮轰击。幸运的是,由于留有足够空地,炮弹全部落到竹林后的鱼塘里,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B 提供创作灵感
古村跟着作品“走出去”
在“国事榕”旁的正道讲堂墙壁上,挂着许多铭牌,包括南海乡土文学创作基地、佛山乡土文学创作基地、岭南古村落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艺术摄影学会烟桥古村摄影基地等。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文学家、画家、摄影师等团体组织来到烟桥村进行采风和创作。以文学采风为例,广东省就曾组织中外著名诗人到烟桥村感受古村文化,采风后在村内私房菜馆品尝当地农家菜,以及到镬耳屋的阁楼上赏荷听雨。
崔结红介绍,佛山市和南海区的作协都曾组织到烟桥村进行采风,并创作了一批作品。创作完成后,将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结集和出版,或通过作品朗诵会进行宣传和交流。
何忠鹰介绍,每年村里都会举办许多文化活动,拜祠堂、划龙舟、正道成人礼、重阳敬老等,这已经成为烟桥村的文化名片。
烟桥村的龙舟文化,已经深入当地人的骨髓。“划龙舟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竞赛,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何忠鹰介绍,改革开放前物质缺乏,村里老人献出一串大蕉就能组织一场龙舟赛;而到了现代,划龙舟更是成为一种健身方式,年轻人饭后为了锻炼身体随时会相约下水划龙舟。
在侨民遍布全球的九江,烟桥村龙舟文化的影响力甚至传播到了国外。“不少外国游客自发来到烟南村体验龙舟文化,感受烟南的乡土乡情。”崔结红说。
她说,现在的宣传平台传播力很强。“九江在国外是有很多粉丝的,我们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九江晚霞的美图,几分钟就被在美国的乡亲们传播了出去。”
她认为烟桥村的优势是人文历史底蕴丰富,古村历史上的许多故事,可以为作家带来许多创作上的灵感;古村的文化遗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内涵。
“古村如果不进行保育,不仅文化内涵会消失,随着建筑的颓废,甚至会从视觉上消失。”她希望,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保育,同时多组织宣传和交流,让古村的故事传递下去。
人气有了,然而目前古村在文旅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大。在何忠鹰看来,烟桥村配套设施的缺乏是一个短板。
“正在与外面的企业商谈合作,打算引入民宿和特色餐饮。”烟南村党委书记何海生说,未来还打算对护村竹林进行开发,让游客可以在竹林里游船乘凉,让游客在村里逗留的时间更长。
C 变身党建阵地
密切党群关系,弘扬正道文化
在何氏六世宗祠前的广场上,排放着一列列旗夹杆。何忠鹰介绍,这些旗夹杆上均刻有铭文,以纪念烟桥村曾获得功名的村民。广场上的旗夹杆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因遭到毁坏埋在地下。
从古到今,烟桥村之所以能人辈出,正是因为村民对教育的重视。“九江是儒林之乡,读书人特别多,而烟桥村则是九江读书人特别多的地方。”何忠鹰说。这种读书的风气,一直沿袭到现在。
正道成人礼是烟桥村正在打造的一个品牌活动,村民流传着一句话,“一入烟桥,必行正道。”正道指的是正派的道理、准则和途径。成人礼融入烟桥正道的仪式,通过正衣冠、宣誓成人词、行烟桥正道、宏志上榜、聆听先生训言成人礼仪式,引导青少年堂堂正正做人,成为社会栋梁。
在烟桥村里,村民口中流传着许许多多劝人向善的祖训。这些祖训在新时代被注入新的内涵,成为党建工作中武装党员头脑的思想武器。“国事榕”下的正道大讲堂和兰桂坊内的烟桥正道工作室就是党建基地。
何氏六世宗祠内,有一副对联:“不廉则无所不取,无耻则无所不为。”何忠鹰说,很多道理都是古今相通的,对于现在的干部来说,这副对联就是一个很好的警醒。
烟桥村是南海率先试点党员“户联系”的古村,正道大讲堂除了是一个向党员宣讲教育的场所,也是实地联系群众的一个点。发挥联系群众作用的还有位于兰桂坊的烟桥正道工作室和党群议事厅。
“曾有游客和作家问我,为什么要在古村搞党建?我回应,烟桥在1949年以来取得的成就除了村民的自身奋斗外,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同时烟桥的精神内核也能为党建工作提供精神力量。”崔结红说。
她表示,在实施驻点联系制后,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部和群众能够在榕树下和古建筑里谈心,共商烟南村发展大计,营造了一个平等的氛围。烟桥村建立的这些与群众沟通的基地,发挥了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承载了烟桥村村民一直以来爱国爱乡的情怀。
■古村扫描
烟桥村:
村民种榕树记大事
烟桥村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建村,因布局如一展翅飞燕,旧称燕桥村。村口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为“烟桥村”。
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和大量古民居等,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节孝牌坊都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农业以淡水养殖为主,是九江镇优质鱼养殖的重要基地,被南海区评为“加州鲈品牌村”。
近几年来,烟桥村先后投入巨资,整治道路、河涌,加大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2010年成功创建成为佛山市生态示范村、南海区宜居村庄、南海十大古村落,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村内古木桥边9株榕树遮天蔽日,俨然小树林。逢有历史大事,如日本战败投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村民就会从母树上引下一条须根。纯朴的村民用类似“结绳记事”的办法记载着历史。而其中的一条须根把一座文塔团团包裹,长成“树包塔”。
■手记
完善基建
是古村活化的当务之急
古村资源的保护是活化的前提。如果有历史韵味的古建筑等资源都没能较好地传承下来,那么,古村活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同时,活化也是一种更好的保护,古建筑等资源一旦活化,就有了生命力甚至有自主“造血”能力了。那么,不论是政府,还是村居、居民,对它的保护都将更有动力。
烟桥村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和良好的保存情况,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护村竹林、古木桥、“国事榕”等这些很有特色的东西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既为古村的历史人文底蕴留下了实物的见证,也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不过,公共设施的不足是限制古村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比如,笔者这次是乘公交车前往烟桥村,下车点没有公交站牌,公交车的报站也不准,初来乍到的我只好又步行了几公里,才终于到达古村。而以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古村中还缺乏餐饮、住宿等配套。
虽然村内古建筑保存状况良好,但因消费场所的缺乏,导致游客游览时间较短。其实,就目前村中主要线路的游览来看,游览一程只需半个小时左右。如何留住游客,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思考。
不论从烟桥村当前的知名度,还是其吸引文学、书画、摄影等发烧友实地创作的情况来看,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人气吸引力。该村也有意向往文旅方向发展,例如竹林游船等设想也让人较为期待。在此背景下,完善基础设施应是该村继续活化的当务之急。
撰文:黄逸豪 盛正挺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