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最忌被一小部分人绑架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靴子终于落地。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公布。
占GDP半壁江山的国企新一轮改革大幕正式开启,拥有数千万职工的企业群体面临新一轮的调整。
作为一份顶层设计的改革文件,《指导意见》十分全面,指出到2020年将取得决定性成果,包括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等。
其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重中之重。《指导意见》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 投资 、运营公司和其他之间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这些表述在中央文件中是首次出现的,既是改革的一个要点,也为下一步经营性国资统一监管指明了方向。
从又管人又管事又管资本,到只管资本,改革前进了一大步。此前的国企市场化改革,国企模仿市场 经济 中公司治理结构,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其实,政府经常直接越过董事会,去任免高管,倒是企业自主权扩大,等同于高管们的权力扩大,一言九鼎,肆意妄为,并没有达到改革的真正目的,“慷国家之慨,饱自己之私囊”屡见不鲜。
长此以往,国企赚再多钱也跟国家无关,与全民无关,只是国企内部少数人的金库。
社会对国企高管离谱高薪早已“民愤极大”,中央此前呼应民众心声,对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固然得到了一片叫好之声,但是在目前的体制下,降低国企高管薪酬仍是扬汤止沸,他们会用变通的办法将损失的薪酬捞回来。不让明着拿,就偷偷拿,职务消费等应运而生。如果捞不回来,他们就会怠工、不作为,导致企业价值受损。反正企业不是他自己的,企业的股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人,难于监督他们。最后,薪酬上节约的费用根本不足以抵消高管们怠工造成的企业价值损失。
国企赚了大量的钱,却被难以理喻的庞大成本吞食,国民并没有从国企的发展壮大中得到所有者应得的好处。
因此,只要国企不彻底改革,只要国有这个所有权虚置,只要国民这个所有者虚拟,没有真正的决策权、监督权,国企的公司治理就只是授予了高管们更大的权力,懒汉,寄生虫,特权,腐败、低效等弊病就一直会存在。
按照现在公布的改革方案,又进了一步,把管理资产变成管理资本,成立国资运营中心。国资委说不管事情了,就管资本。但是,既然要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那么,一旦资本缩水了,企业不行了,政府能见死不救么?是不是政府要“伸手拉一把”?借“强化监管”之名干预企业的事务?甚至退回到给予特殊政策保护的路上?
有一部分人,每每利用“保证国有利益不受损失”这一点,盘据国有经济,一旦这种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就会强烈地左右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会使得国有企业的改革万变不离其宗——保护其既得利益,扭曲改革的路径,致使改革难以步入深水区,最终绑架了改革本身,让改革成色大减。
这正是我们始终要警惕,不得不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