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位国内文学大咖论道东莞文学现象

25.08.2020  16:15

8月21日至24日,由东莞市文联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文学名家看东莞”系列之《小说选刊》“大美清溪”创作采风分享交流活动在清溪镇举行。

该活动吸引了《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文艺报》原副总编辑、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十月》文学院创办人龙冬,《雨花》杂志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朱辉,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张者,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副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弋舟,《当代》杂志编委、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石一枫,深圳市作协副主席蔡东,以及陈玺、胡磊、林汉筠等东莞作家共十余位国内文学名家深入东莞采风,深入探讨东莞文学现象,共同把脉新时代东莞文学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其间,主办方还组织举行了“《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东莞(清溪)文学创作基地”挂牌仪式。

建言献策:

深挖放大“打工文学”的中国样本

采风创作交流分享会上,多位文学名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创造了引人瞩目的“东莞奇迹”“东莞现象”,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去书写,要从中深入挖掘独具东莞个性特色的内容,找出东莞文化价值亮点,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多样的文艺精品。

张陵指出,近年来,东莞打工作家群强势崛起,出现了有典型代表性作家、评论家及其作品,成为中国文坛一道亮丽风景,打工文学日益被外界所关注,这是东莞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建议东莞加大对打工文学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并筹备成立国际视野背景下的“打工文学馆”。

龙冬、朱辉、张者等作家表示,文学要与时俱进拓展空间,可以借鉴“《十月》作家居住地”做法,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实施中国作家东莞驻创计划。除了关注东莞本地特色资源外,作家的视野和格局还要更加开阔,可以把东莞作为基础,从东莞出发走向大湾区,走向全国,加入一些其他地方的内容互动书写,让创作更加多元开阔,提供全国性宏大厚重的作品成果打造东莞文学宝地和高地。同时,他们建议东莞可以借鉴国内部分城市的做法,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中国打工文学之乡”,既值得研究,也值得挂牌。

戈舟和石一枫等作家则认为,东莞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就是能够提供一种中国人在特定阶段特有的一种生活模式或者说生活形态。“东莞的包容性还体现在,来到东莞的人都不会觉得背井离乡,觉得这就是生活常态,在这里充满了希望,给人一种很强的归属感,这个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和深挖。”石一枫说。

优势凸显:

期待文学“莞军”异军突起

本次“中国文学名家看东莞”活动还在清溪镇举行《小说选刊》杂志社东莞(清溪)文学创作基地挂牌仪式。顾建平表示,把创作基地放到东莞、设在清溪,是因为东莞重视文艺、崇尚文学,文学基础好,人才辈出,有着浓厚的文学氛围和繁盛的文风。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旅美学者马兰就曾在东莞一鞋厂打工,在国内较早建立“橄榄树”文学网站。东莞可以参考畅销书《美国梦》的启发,建立诸如打工者博物馆、拍摄相关纪录片、微电影和整理口述史等。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市文联实施“异军突起”战略,引导全市作家团结奋进,求实进取,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创作上有所突破,不仅产生了一大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目前,东莞文学在全国和全省的坐标体系下,在省内有着突出的位置,东莞文学现象在国内文学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东莞市作协有中国作协会员51人(未含樟木头作家村的异地作家),广东省作协会员175人,东莞市作协会员492人,镇街分会31个。其中,文学创作一级作家7人、二级作家26人、三级作家90人、四级作家1人。其中国作协会员数量可以匹敌国内西部一个省份,成为关注现象。

全媒体记者 沈汉炎 廖杏子/文

市文联供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