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内首个龙卷风研究中心长啥样?
“预计13时起佛山将有阵雨或雷阵雨,部分时段雨势较大,请注意防御。”20日中午12时,佛山市气象局发布一条天气预警提醒。4小时后,佛山乌云密布,一场暴雨“如约而至”,禅城区悬挂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4月下旬的风雨才刚刚开始。市气象局预测,4月23日-24日,佛山有暴雨并伴有8级以上雷雨大风。在佛山进入“雨雨雨雨”模式的背后,有一群“追风者”正追踪风雨动态,寻找佛山产生龙卷风的蛛丝马迹。
从2006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先后出现20次龙卷风。“美国中西部是龙卷风高发地,被称为‘龙卷走廊’。而佛山的地形就像缩小版的‘美国地图’。”佛山气象台台长、龙卷风研究中心主任炎利军如是说。
为了更好地摸清龙卷风的“脾性”,2013年8月,佛山市气象局成立国内首个龙卷风研究中心。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研究中心深感机遇与压力并存。“目前,针对龙卷风的监测预警是世界性难题。如果能达到提前几分钟预警,都是一种突破。”炎利军说,现在龙卷灾害调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希望未来研究中心能完善灾害调查的流程,甚至形成技术标准。
“4·12疑似龙卷风”后的5小时
4月12日,一团“疑似龙卷风”“搅乱”佛山人的平静生活。
“佛山顺德出现龙卷风 现场一片狼藉”、“顺德又现10级龙卷风,现场上演灾难片”……一时间,各类报道如雪花般纷飞而至。
回忆起当日情形,炎利军仍历历在目。“12日中午,微信朋友圈里有人报料称顺德出现龙卷风。随后,我们立即着手找寻目击者,以便了解更多信息。”然而,他与同事们打听了一圈,发现所有人都是转发所谓“现场图文信息”,并没有人亲眼目睹。
“我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图片,本能感觉这事另有蹊跷。”炎利军分析称,当时所有网传的“龙卷风”照片,都是从同一个角度拍摄。“如果真是龙卷风,现场应该有很多目击者,拍摄角度理应各不相同。光凭这点,这事儿就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此外,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网传“龙卷风”照片中的天空颜色和当日实际是不一样的。
即便心中已有初步判断,炎利军和同事们还是第一时间奔赴风灾现场——顺德乐从荷村。
“当天下午约2点半,我们动身赶赴灾害现场进行勘测。那时,我心中默默下定决心,四小时内要对灾害定性。”事实上,他们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便已初步达成结论:网传“龙卷风”实际是雷雨大风。
这一结论如何形成?炎利军娓娓道来:“首先,灾害现场有大树倒伏,有厂房屋顶被掀开,这种树木倒伏和屋顶被掀起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受影响区域超过500米,说明风向大致相同,没有旋转现象,这符合雷雨大风的基本特征。同时,我们采访当地群众,并未有人看到或拍到漏斗云,也没人听见龙卷风形成的轰鸣声。”
如果说,现场情形将结论指向了“雷雨大风”,那么监测数据便印证了这一结论。“我们监测佛山、广州的雷达,上面均没有显示有龙卷母体形成的中气旋特征。根据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监测,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涡旋结构。”炎利军说。
经过与省气象专家的会商研判,佛山市气象局得出结论,并于当日下午17时40分在官方微博发布“乐从风灾调查情况报告”称:“4月12日下午乐从部分地方出现的风灾由雷雨大风造成。”炎利军透露,后来,经来自乐从良村的何先生确认,网传“龙卷风”图片实为2015年10月4日的龙卷风。
“第一个吃螃蟹的”为何是佛山
季华五路两旁高楼栉次鳞比,其中之一的气象大厦便是龙卷风研究中心所在地。一踏出大厦电梯,一幅蓝底黑字的展示板上赫然写着“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下方还详细介绍了龙卷风基本常识、佛山市龙卷风概况等。“目前,研究中心的办公条件有些简陋。不久后我们会搬去佛山新城,相关仪器设备也会配备到位。”炎利军说。
时间回到2012年3月12日,中国气象局与广东省政府在京签署了《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重点围绕加快珠江三角洲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合作。自此,广东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大幕拉开。
作为龙卷风高发地区之一,近10年来,佛山先后出现至少20次龙卷风,年均约1.6天,共夺走21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2011年4月17日,龙卷风袭击了南海九江镇与西樵镇,造成3人死亡,27人受伤。同年5月7日,龙卷风再度袭击南海罗村,导致2人死亡8人受伤,近万平方米厂房被掀顶或倒塌。
当时,有关专家建议,佛山可探索建立专门的龙卷风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2013年8月23日,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成为国内首个龙卷风研究机构。
为什么佛山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炎利军坦言,龙卷风监测预警是世界性难题。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大部分城市不敢轻易尝试。“佛山是一个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活跃。同时,这里也是龙卷风高发地。一旦有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登陆,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成立专业的研究机构迫在眉睫。”
炎利军一边说,一边打开佛山地形图。图上显示,佛山地区西北面被山地环绕,呈近似三角形的喇叭口地形。来自北江、东江的冷空气与来自珠江口的暖空气在佛山地区容易汇集,在特定的大气环流条件下,一方面带来充沛的雨水,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强对流天气与龙卷风的多发。
此外,根据对2006年-2014年龙卷风样本的分析统计,佛山的龙卷风多发于4-9月,时间集中在6时-14时,且南海、三水为多发地。“前汛期主要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强雷雨云,在强雷雨云中可能产生龙卷风;后汛期主要受台风临近登陆前及登陆减弱期间,外围飑线可能孕育龙卷风。”炎利军说。
日常工作如同“还原犯罪现场”
访过程中,炎利军反复强调:“研究中心虽然是一个科研机构,但我们不是关起门来做科研,而是围绕业务部门的需求开展科研工作。”
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是预报有恶劣天气,研究中心会与业务部门进行商讨研判,以提供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研究中心会对每次灾害进行勘测与机理调查,以便深入了解灾害的成因。
炎利军戏称,研究中心的工作与美剧中“还原犯罪现场”的情节颇为相似。“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对灾害现场进行勘察、记录,尽可能还原灾害发生经过,从而分析灾害形成的原因,也为日后分析、研究提供样本。”他坦言,仅靠雷达、云图等设备分析,与防灾、减灾工作是脱节的。
4月12日,顺德乐从发生“疑似龙卷风”后,包括炎利军在内研究中心五名人员携无人机赶往现场,沿着乐从荷村、大墩等地走了一遍。“灾害现场往往只能提供零碎的线索。只有进行大范围的勘察,才能将‘碎片’拼成完整‘拼图’。”他举例称,“一棵树被风往南刮倒,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将所有被刮倒的树在地图上标注下来,便能提供有力的灾害判断线索。拿4月12日灾害现场来说,荷岳路的树木向北倒,三乐路的树向南倒,大墩工业东路的树向东倒,几乎形成了一个环形影响区域,这是雷雨大风中下沉气流所形成的辐散区,很典型。”
虽然“4·12疑似龙卷风”风波已经过去,炎利军与研究中心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内首家龙卷风研究中心,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人才资源缺乏便是首要挑战。目前,龙卷风研究中心共有8名成员,均为硕士学历,且大多是“80后”。由于特殊的工作领域,研究中心对应聘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要求硕士以上,且具有雷达、气象等相关专业背景。”炎利军坦言,如此“小众”的专业,要引入高水平人才颇有难度。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今年研究中心成功“吸收”两名博士后:一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另一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说到这里,炎利军嘴角露出一抹笑容:“我们几次去北京登门拜访,才把这两位博士后邀请过来的。”
此外,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国内尚无其他相关研究机构。为了寻求先进经验,2012年研究中心派专员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强风暴分析预报中心(下称CAPS)访问学习了一年。“俄克拉荷马州是龙卷风多发地带。早在上世纪50年代,CAPS便着手研究加强龙卷风,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炎利军说,虽然目前研究中心的团队还很年轻,但为国内有志研究龙卷风的气象专家搭建科研平台。
他相信,借助与国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将显著提升研究中心的科研能力。“至2020年,我们力争建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的龙卷风现代化监测业务体系,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天气检测率达到95%以上。”
■链接
佛山首席预报员黄先香:
“把脉”天气18年
4月18日凌晨3点,微信公众号“佛山气象”再一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提醒。这已是连续两日来的第6条预警信息。
虽然市民看到的不过寥寥百字,而这背后是一群“气象”人在默默守望,“把脉”着佛山“风云变幻”。他们是气象预报员,坚持探究数字背后的气象奥秘。在看似枯燥、复杂的工作中,诠释着“你的冷暖在我心中”的理念。
佛山气象台技术总师、首席预报员黄先香,就是该理念的践行者之一。她十八年如一日,扎根天气预报工作。每天早上8时30分,黄先香准时到岗,与值班人员交班。“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雷达图、卫星云图,监测风向、风速、气温、雨量、地温等气象数据,判断前一天的预报是否存在误差。”
看似固定的工作流程,当汛期来临之时,就会被狂风暴雨打破。
“当处于恶劣天气之时,气象台的事务会增多。我们既要分析资料,及早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还要接听媒体、市民的咨询电话;同时,需要及时报告市三防办、市应急办等部门联动防灾。”黄先香说,每当暴风雨袭击佛山,整个气象局会进入加班模式。而气象台也会增加人手分析气象资料,以紧跟瞬息万变的天气状况。
扎根气象预报工作18年,黄先香养成了气象预报员独有的“职业病”。“与大众不同,相比天气预报,我们更习惯‘刷’雷达图。”她笑称。
每年4-9月,佛山进入汛期。这期间天气复杂多变,预报员们会形成一种默契,自觉留守佛山。多年辛苦耕耘,黄先香的工作技能也得到了众人认可。在气象圈内,有一张每月更新的“排名表”。在这个电子系统中汇集了全省预报员所做的预报材料。系统综合分析暴雨、气温、降雨等指标的准确率,每年、每季度对所有预报员进行排名。连续几年,黄先香都在全省排名前十,并被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今年还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
●王芃琹 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