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报表彰东莞集约用地等三项工作

30.04.2017  10:12

■大朗工商分局登记注册大厅

■东莞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取得成效。图为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东莞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图为东莞南城 资料图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东莞因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较少,获得5000亩用地指标。同时,因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及时到位、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成效明显获得表彰。

通报》称,经国务院同意,对2016年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6个省(区、市)、90个市(地、州、盟)、127个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激励支持。据悉,表扬激励共分24个大项,其中东莞摘得三项。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项工作中,广东省只有东莞一个城市受到表彰。

1

节约用地

奖励5000亩用地指标

获奖理由: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较少。

东莞亮点:去年,东莞使出“三招”,从加强土地收储管理、升级“三旧”改造成效、加大批后监管力度等三方面,狠抓节约集约用地。其中,东莞开发土地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一个平台,两级联动”的土地收储机制,有序组织开展土地收储开发。数据显示,2016年市级储备土地入库505亩,出库225亩,镇街土地入市储备库77宗4173亩,出库130宗6514亩,强化了市镇两级政府土地支配权促进市镇村统筹协调开发。

除此之外,东莞还打造“三旧”改造2.0升级版,制定通过“三旧”改造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方案、“三旧”改造土地和房产权属调查管理等一批操作指引,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大力推进东城黄旗南片区等5个连片试点改造,推动新的“工改工”改造模式。仅是2016年,全市通过“三旧”改造供地43宗2119亩,拉动投资约196亿元,“三旧”改造动力更足,成效进一步显现。

东莞还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加快核查已批土地使用情况,逐个标图入库。同时,完善全市闲置土地协同监管联动机制,促进已批建设用地监管常态化。2016年全市盘活存量土地8178亩,处置闲置土地4895亩,依靠存量用地稳增长的共识持续深化。值得一的是,去年东莞再次捧回“全省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第一名”奖项,连续两年蝉联第一。

今年,东莞坚持节约集约再次发力,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将组建城市更新机构列入议程,加快推进临穗、临深和市中心的1.4万亩连片组团改造,推动水乡新城、轨道站点TOD范围土地的连片统筹开发,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奖励举措:2017年,国家将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每个市(盟)奖励用地计划指标5000亩,每个县(市、区)奖励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奖励指标在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中单独列出,纳入计划执行管理。该项奖励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

2

商事登记改革

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

登记注册权限

获奖理由: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

东莞亮点:东莞作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地,近年来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成功打造了商改的全国样本。

据悉,在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方面,东莞有多项改革成为全国首创。一是全国首创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改革。二是全国首创“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登记管理改革,彻底打通了市场准入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率先推行“互联网+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新模式,全国率先设立首个现代化网上审批中心,实现工商登记一站式审批、24小时全天候服务。四是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出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宽进”释放了制度红利,极大刺激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东莞商改在“宽进”的同时,一直坚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商改的成果实现量质齐升。

来自市工商局的信息显示,东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落足点主要在“三个工程”。一是推进协同监管工程,通过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打破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监管联动和改革前后端的无缝对接。二是推进智慧监管工程。2016年我市全面启动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建设,目前,已将商事主体的地址申报信息核查、许可办理情况核查、无证照经营线索核查以及年报、亮照等监管事项纳入“智网工程”。三是推进信用监管工程,初步探索构建了“一个办法+两张清单+两个支撑平台”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一个办法,即牵头制定《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张清单,即各监管部门制定企业信息公示清单和企业信用约束管理清单,明确企业信息公示的项目和内容,明晰信用约束管理的对象、手段和措施。目前,市工商局已率先制定了“两张清单”。两个平台,即升级改造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市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

奖励举措:2017年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社会共治、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优先考虑批准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该项奖励由工商总局组织实施。

3

中国制造2025

优先支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获奖理由: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东莞亮点:来自市经信局的消息称,近年来,东莞市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新战略,于2015年率先以“制造2025”为主题,发布市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并委托中国工程院编制出台《“东莞制造2025”规划》,以建设国际制造名城为目标,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六大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产业改革发展成果得到肯定,2016年,我市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全国15个“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之一。同年7月,国家工信部、省政府、中国工程院在我市召开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暨智能制造装备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将东莞工作经验在全国予以推广。

同时,东莞积极推进“机器换人”,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助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据统计,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31日,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总投资约386亿元,新增设备仪器76315台(套),其中莞产设备占17.5%,具体成效体现为“三提升”“两下降”。

在促进我市工业稳增长方面,201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086.1亿元,占GDP比重45.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878.2亿元,同比增长7%。这主要得益于几大措施:一是以技改发力创新驱动,2016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4%,连续三年大幅超额完成全省全市任务指标;二是以智能制造攻坚供给侧改革,现全市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达400多家,2016年总产值超过350亿元;三是绿色制造实现四个“全省第一”,具体为电机能效提升量、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改造量、重点能耗企业在线监测数和  “十二五”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率均居第一;四是以融资租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共建融资租赁试点城市,省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2亿元“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五是以招商引资优化增量,2016年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3348宗,同比增长68.3%;实际投资金额662.4亿元,同比增长20%……

奖励举措:2017年对获表彰城市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布局、“中国制造2025”城市、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试点示范方面予以优先支持。该项奖励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