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怎样构筑文化产业融资体系

05.07.2014  18:19

            美国:多层次文化产业投资

  据统计,在全美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除联邦政府投资,吸收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外,美国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就是通用电气旗下的一家子公司。NBC作为美国第一家广播电视网,拥有和运营着13家电视台,在美国收视率一直位居前列,而通用电气公司又是由美国老牌财团摩根财团控股。通过与财团的合作,美国文化产业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此外,美国政府对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加拿大、英国、日本等都有大笔资金通过文化产业的跨国公司进入美国。

   英国:利用社会集资进行文化投资

  在英国,文化投资的渠道是多样的,其中有一种非常规的投资方法,就是用发行彩票来筹集文化基金,鼓励全体公民自愿支持文化事业。

  1994年英国发行第一期国家彩票抽奖,到2001年上半年,国家彩票累计发行总额已高达314亿英镑,25%用于资助文化艺术、体育和慈善事业,总额超过108亿英镑。在1995年到1999年间,超过1000个艺术项目从“彩票基金”中获得10亿英镑以上的资助。仅彩票收入一项,一年就可以为文化艺术事业筹集到赞助费6亿多英镑。

  这种方式虽具有某种负面效应,但通过调控和合理分配,就如同“点石成金”,释放出巨大的投资能量。

   法国:企业和专业协会发挥作用

  法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给予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或赞助。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二是来自地方财政支持,每个省、市、镇政府都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三是政府通过制定减税等规章鼓励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各类帮助。

  在法国,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能依法参与文化赞助活动,而作为补偿,企业可获得减免税收或者享有冠名权等各种不同的回报。

  在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角色中,除了政府和代表投资者利益的企业,还有一些代表少数特殊群体利益的组织,即各类专业协会。这些协会多数是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其资金来源和用途都要受到财务及税务的严格审计,特别是享受政府补贴的协会更是

  如此。每当全国或地方上举办公共文化活动时,这些协会都会应邀参加,负责组织和服务方面的工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日本:“产学研”协作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但不包办,而是采取政府推动、政府和民间一起投入的机制,文化产业项目都进入市场操作。

  几乎所有的日本一流大型企业都以各种形式支持、参与文化活动,他们将此视为改善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日本多达800余家民间企业拥有自己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三得利公司在东京建造的音乐厅、创价学会在东京都八王子市郊建造的富士美术馆等都堪称世界一流。

  日本文化信息产业投资中,主要是采取“产学研”协作体制。将有限的技术人员和研究经费集中起来,统一指导开发研究计划,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换和实现产业化。此外,政府也通过信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促进“创新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