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学学会会长伍巍深圳开讲张九龄《偶遇》

15.12.2014  17:13

广东新闻网深圳12月14日电 (陈春燕)《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古诗文公益课堂》第九期于13日在深圳罗湖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本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主办。本次特别邀请到文学博士、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伍巍教授主讲广东第一位大诗人——张九龄的《感遇》。

  伍巍,安徽无为人,现为广东省国学学会会长,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教学及汉语方言、汉语音韵学等领域的研究,曾作为国务院侨办培训专家组成员赴荷兰,任“荷兰国第二届汉语朗诵大赛”评委。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独撰、合撰著作六部。业馀写作诗词并从事演讲与朗诵的教学,作品收入《广东中青年诗词选》、《馀事集——中华当代教授诗词选》等选本。

  张九龄是广东第一位大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张九龄,字子寿,是韶关曲江人,青年时期就受到沈佺期的器重,三十岁中举授官,三十九岁奏请开凿大庾岭,五十七岁拜相,随后遭李林甫中伤排挤去官,六十三岁病逝于老家韶关。

  《感遇》是张九龄在生命最后时刻写的一组古风,诗中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对政治不满、对官场斗争的畏惧、对自身美德的肯定,但又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比喻、起兴的形式展现,显得厚重而直逼人心。

  伍魏通过介绍张九龄生命中的“三起三落”来引导观众理解和欣赏诗人的几首《感遇》诗,剖析张九龄为人正直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世俗偏见、任人唯亲的的愤慨。

  伍魏全程站在观众前面演讲,讲到兴起处手舞足蹈。有观众表讲座后表示,非常高兴能听到伍教授这么具有感染力的演讲,本来对诗词没什么感觉的也一下子激发了读诗词的兴趣。

  伍魏对语言非常有研究,并且精通多地方言,在他的鼓励下,观众陆续用方言吟诵张九龄的《感遇》(其二),从而加深对这首诗的印象和理解。

  该公益文化项目获得了“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罗湖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该项公益活动每场讲座,将由罗湖家园网进行全程录像,最后制作成特辑公布,向更多的受众传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