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筑就成才路

08.08.2014  12:15

  ●杨丽君

  家住大埔的王叔虽然是个钟表匠,但从小受到清代举人祖父的熏陶教育,能写一手好字,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且嗜书如命。上世纪70年代,三个儿女相继出世。儿女绕膝,教育孩子成了王叔生活的重心。父辈遗留下来的满满一书架的线装书是王叔辅导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孩子们读幼儿园时,王叔就逐字逐句教他们背诵《百家姓》《千字文》,给他们讲《山海经》美妙的神话故事。上了小学,王叔每天教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让他们懂得仁爱礼义孝悌。王叔要求他们每周根据现实生活中时令、季节、气候、心情的不停变化应景地选择3首以上诗词背诵,朗诵得好并且能谈出自己体会和独到见解的孩子就能得到一个荷包蛋的奖励。可不管是哥哥、姐姐或者妹妹得了奖励,都会很自觉地把荷包蛋分成几份给家里其余四个人。

  上了初中后,兄妹三人开始涉猎《诗经》、《论语》、《老子》、《庄子》等书籍,遇到难懂晦涩的字句或者艰深的文言文,父子四人常常围坐在小饭桌旁捧着《辞源》讨论。王叔喜欢喝茶,常叫几个孩子陪他喝茶,以茶道讲治学修身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到了高中,繁重的高考压力也没有让孩子们停止阅读课外书,王叔鼓励他们读《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三国演义》、《曾国藩家书》等。十几年里,王叔有针对性有选择地由简入难持之以恒地把国学知识渗透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知识和厚重的文学底蕴,懂得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了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在王叔的教育熏陶下,孩子们博览群书,品学兼优,举止文雅,诚信善良,谦让礼貌,深得邻居亲戚老师同学的赞誉和喜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浓郁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强,学习效率高,兄妹三人都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取了好的学校。哥哥大学毕业后和朋友合作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掘到第一桶金,后来把事业发展到了南非,温文尔雅谈吐得体的儒商形象让他在生意往来中总是给生意伙伴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增加了谈判、合作成功的几率。姐姐和妹妹先后到法国留学,满腹诗书、端庄娴雅的姐妹俩是所在大学华人社团的活跃分子,积极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架起了中法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