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家级生态林被卖作采石场 官方相互推责

18.05.2015  08:4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最近在生态问题上,又对领导干部实行终身追责。然而,台州三门县浦坝港镇的海边,国家级生态林白象山,却已经被县国土局拍卖作为商业性采石。

  所幸的是,中标企业发现国家级生态林不能商业性采石后,要求退出项目,才使得这座占地70多公顷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眼下尚未被破坏。然而这一行为却让企业承担了违约责任,3600万投标保证金被罚没。

  那么,这处占地70多公顷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是怎么被推上了商业采石项目的拍卖台?最近记者来到三门对此事件展开了调查。□记者 陈善君 文/摄

   颇为蹊跷的拍卖

   占地面积70多公顷

   国家级公益林被拍卖做采石场

  来到三门县,沿着省道海健公路一路向东二三十公里,就来到了白象山生态林所在的浦坝港镇郑畔村,在村民老林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海岸边,这里地理位置上属于台湾海峡的西岸。

  “你看对面像大象鼻子一样长长的伸向大海的那座山,就是白象山!”老林指着不远处说。

  记者看到,白象山是一座延伸到海面上的半岛,山上郁郁葱葱。“但是因为病虫害和保护力度不够,近年来这里的树木死的比较多,以前的生态更好!”老林说。

  记者查询资料得知,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林地。而生态公益林中的沿海防护林则是大陆的第一道防线,在防灾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眼前的这座占地70多公顷的白象山生态公益林地,实际已经在2014年1月,被三门县国土资源局拍卖,而且是用于纯商业性开采建筑石料。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