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解读

04.03.2015  20:33

  儿童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社会公平公正。国办日前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健康和教育为重点,给予贫困地区儿童以关怀和保障,帮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公平“起跑”。
  我国儿童健康水平不平衡现象突出
  “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至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和12‰,较2000年分别降低了70.5%和69.8%。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低到10%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贫血患病率降低到12%以下。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中小学生体质基本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划为未来5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的孩子们勾勒出了健康路线图。
  规划当中的有些措施是之前措施的“增强版”,如营养改善计划等,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做好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营养改善工作。“还有些措施处于实验阶段,如孕妇的营养干预、零至三岁儿童早期养育等。”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说,这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改进。
  对儿童早期投入回报效果最明显
  “学术界的研究和大量实验数据证明,早期投入回报效果最明显,儿童发展关系终生,早期营养、健康和教育做好了,一生成长都会受益。”卢迈说。
  这一规划的出台,是我国反贫困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减少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4000多万儿童的营养健康和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未来劳动力大军的素质,建设人才强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当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此之前,广西不少贫困山区的学生一天只吃两顿“黄豆蒸饭”,贫困农村儿童营养健康问题堪忧。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大大改善了这些儿童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基础教育水平。
  然而,实施三年多来这一计划也暴露出补助标准过低、管理不善、食品安全难保障、经费被侵占等问题。一些基层教师反映,此次出台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需要地方政府加强配套,引入第三方公众监督,让国家资源真正花在孩子身上。
  对此,卢迈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尚拿不出足够的财力覆盖每一个贫困地区,应该先尽着最贫困的地区改善儿童发展,各省也要负起责任,提高区域内儿童健康成长保障水平。
  为特殊困难儿童“雪中送炭” 不仅“养活”更要“养好
  如果说儿童是娇弱的花朵,需要在关爱与呵护下成长,那么特殊困难儿童更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此次规划提出,完善特殊困难儿童福利制度,内容涉及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落实好为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的政策,探索建立其他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补贴等方面。
  专家指出,对孤残儿童的救助,更体现在积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成长为心智健全的人。对此,民政部于去年9月出台《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让更多孤残儿童感受“”的温暖。
  由于受经济贫困、监护缺失、家庭暴力、教育失当等影响,一些未成年人遇到了生存困难、监护困境、成长障碍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会保护制度。规划对完善儿童社会保护服务体系作出安排,提出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在坚持家庭对未成年人养育负有首要责任的前提下,政府要开展预防、监督、转介、帮扶等服务,协助监护人正确、有效履行家庭监护职责。
  能够接受教育,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他们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贫困地区,由于理念的落后和师资力量的欠缺,残疾儿童即使能接受教育,也是用正常教育来教的,效果很不明显。”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认为,对贫困地区的残疾儿童特殊教育,除了加大硬件的投入、资金投入,也要注重软件建设。(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