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的生态优先考量

31.07.2014  11:53

中国绿色时报7月31日报道(记者  陈永生  孙勇)  放眼,深绿的森林,浅绿的草原。
  1952年开发建设至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上缴各项税费180多亿元。持续重点开发之下,她该是怎样的满目疮痍?这是历史与猜想。
  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8.21%,森林蓄积量增长610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恢复到开发初期水平。这是现实与回答。
  62年过去,历史和现实重新契合。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这样的地方适宜畅谈生态福祉、呼吁生态保护,继续搞生态建设?别闹!哪里还有空间?
  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书记张学勤说,特殊的生态区位决定了独特的生态地位。林区不仅要持续开展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也要坚持生态优先。
   减伐,不负生态区位
  这里的生态区位极端重要。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10.67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主山脉形成的天然屏障,阻隔太平洋暖流,控制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干旱季风,保障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
  林区保存着全国最大集中连片的明亮针叶原始林;区域内有779条河流和多处湿地,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这里的森林和湿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天保工程实施前的48年间,林区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建设。2000年,天保工程启动,林区木材年产量从380万立方米骤减到110万立方米。森林消耗减少,开始休养生息。
  一期天保10年,林区增加的林木蓄积吸收了2.17亿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92亿吨。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价格每吸收1吨二氧化碳8美元计算,林区同期在碳汇上创造价值折合人民币118.5亿元。
  结果是,林区抹平了资源开发“欠账”。
   建设,林地无中生有
  满目青翠的绰尔林业局,2013年居然完成春季造林1万亩,栽植落叶松、樟子松近100万株。造林用地来自荒山绿化、疏林地补植和局址四旁绿化。
  小镇接着青山、放眼即是森林的绰尔,正在实施局址绿化三年规划。规划完成,1.5万人的小镇将被林带环绕,和森林实现无缝对接。
  绰尔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19个林业局的缩影。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年均完成人工造林38万亩,在调减木材产量、控制资源减量的同时,努力造林抚育,增加资源总量、提升资源质量。
  林区开发建设62年,在采伐的同时,累计完成更新造林2322万亩。
  林区正在推进林地恢复工程。结合棚户区改造,地处偏远或生产任务少的山上林场、居民点被撤下来,向旗(市)所在地和中心城镇移居。林区已有近3万户职工生态移居,撤销林场30个,场址造林6万亩,每年可减少烧材隐形消耗30多万立方米。
  最近3年,林区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打击毁林开垦、蚕食林地、非法侵占和破坏林权权益的犯罪活动,收回林地3万亩,已恢复造林5400亩。
  目前,林区共安排管护人员21853人,管护责任落实率达100%。
   未来,资源持续增长
  一期天保每年向林区投入5亿多元,而林区同期每年给国家的直接经济贡献70多亿元。贡献是投入的12倍。
  这是科学测算的结果。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保持全面增长。与第七次清查相比,林地面积增加9000平方公里,达到10.15万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增加1012平方公里,达到8.1351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增加949平方公里,达到8.268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76.55%增加到77.44%;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6257.76万立方米,达到94988.48万立方米。
  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数字。
  林区5年内增加的有林地面积,接近一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
  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在2005年基础上,我国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内蒙古大兴安岭则提出,森林蓄积量同期增加1.3亿立方米,占中国“双增”承诺的1/10。
  张学勤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是林区的第一使命。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