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球最近被“黑出翔” 乒超3000万赞助无人问津
乒超联赛本赛季因招商困难恐继续“裸奔”,这是否也预示着乒乓球已到了不自救难以为继的地步了呢?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邬恺山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杨敏
■本期特邀嘉宾
两届奥运会乒乓球冠军 乔红
广州体院小球调研室主任
柳天扬
号称要打造成中国“NBA”的乒超联赛一周前登陆北京市产权交易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这是其首次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寻找投资人。官方公布的招商项目权益列表显示,总代理方案参考起始价格是3000万元。中国乒协把乒超联赛形容为“中国竞技体育最优质的资产”,可是公开招商至今依然仍乏人问津。如此尴尬的局面,乒乓球项目在不久前的春晚上已经遭遇了一次。一直在中国体坛地位超然并享有“国球”盛名的乒乓球,怎么最近有点被“黑出翔”的感觉呢?
3000万招商4天无人问津
杨敏:3000万元对于云集了中国乒乓球队一线主力以及全球顶尖乒乓球高手的职业联赛,其实并非天价。过去一季的CBA联赛,赞助合同达到了2.5亿元加上5000万元装备,而新赛季中超的冠名在费用就高达了1.5亿元。相对于两个职业联赛动辄过亿的身价,乒超的门槛已相当低了,但公开招商4天依然无法吸引眼球。如今,乒超联赛登陆北京市产权交易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有人说是推陈出新,也有人说是走投无路,两位嘉宾是如何看待的呢?
乔红:我认为是推陈出新。就像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晓农在谈起这个举措所说的,如今乒超联赛遇到了招商的问题,一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世界大赛上,使得联赛的竞争不够激烈;二是其他项目对大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包括足球、篮球、自行车、马拉松等等。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在过去影响力最大,但现在面临着挑战。我很佩服乒羽中心和中国乒协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走出这一步并不容易,我相信最终还会有伯乐相中乒超联赛这只“千里马”的。
柳天扬:我最近在指导研究生完成的两篇论文,主题分别是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核心驱动力研究以及未来十年中国竞技乒乓球运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开题时,我们预想的是十年后中国乒乓球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将越来越大,现在看来,十年的预设还是保守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乒乓球项目的危机已经到来。尽管这项运动的普及程度很高,但是,从竞技领域看来,普罗大众对它的激情和兴趣不如以往了,冠军是拿了很多,可是也没有什么意思了。这个3000万元打包价无人问津,从某种层面来看,也反映了乒乓球项目的吸引力在降低。一个企业拿出这么多钱赞助,但乒超联赛给予的回报价值达到3000万元吗?不见得,也许连1000万元都达不到。
国球的发展方向颇受诟病
杨敏:乒乓球是国球,本应地位超然,但春晚公然把这个项目拿出来在小品中调侃,这伤了不少乒乓球人的心。乔姐对此事怎么看?我们这一代熟知的是“乒乓外交”,而现在外交所涉及到的体育项目都是足球,国球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这是否也预示着乒乓球已到了不自救难以为继的地步了呢?
乔红:我看到春晚的小品如此抹黑乒乓球,确实非常生气。如今足球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我希望大球项目崛起的同时,乒乓球也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柳天扬:乒乓球在春晚被调侃,也暴露出国人对国球发展的方向是有诟病的,不然怎么会单单把它拿出来说事儿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乒乓球除了具备一定的竞技功能之外,还存有政治功能,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乒乓外交”。至于竞技功能,当时我国的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成绩都不是很好,容国团的世界冠军鼓舞了国人,也带动了其他项目的发展。正因如此,乒乓球成了国球。其实,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这个项目都不能算是世界主流的竞技运动,如今其影响力更远远不如篮球和足球。其实我国的大球成绩也不是很好,但是为何备受推崇呢?这就涉及到了竞技运动的核心推动力,因为这两个项目具备全球化影响力。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欧美化,我们国家正处于积极承接的阶段,欧美推动的体育项目,也影响了我国的年青一代。中国的乒超联赛,上座率之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乒乓球在中国已到了失去观众的地步,影响力和广告效益都在弱化。再不进行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杨敏:似乎两位对于乒乓球现状与未来的看法,既有相似的担忧,也有不同的观点。柳主任提到改革,您认为具体是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国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包揽了全部金牌后,开始转变观念进行“第三次创业”。最近国乒最大的新闻就是马龙与波尔将组对参加下月的苏州世乒赛男双项目,即使再外行的人也能看出国乒是半卖半送地把男双金牌分给了德国人。
柳天扬:国乒确实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可是他们所进行的改革,要么不到位,要么就是方向错了。他们总是觉得国外运动员水平低,要先给他们一个冠军尝尝甜头。要知道,国外对乒乓球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少之又少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人家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不对,而是这个项目缺乏竞技运动核心驱动力。我们做过评估和分析,我国每年投放在这个项目上的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但出来的效果却只是在竞技成绩上的长盛不衰。为何乒乓球达不到网球以及高尔夫这两个小球项目在全球的影响力,因为哪怕是世界顶级的乒乓球赛,冠军的奖金也只有10万美元,李娜为何拿个大满贯影响力这么大,人家一个冠军的奖金数以百万美元。我们可以在未来三五年期集中火力在中国每年举行一两个堪比大满贯的乒乓球职业赛事,没别的,就把奖金提到网球的水平。欧美对竞技的投入也是很实际的,谁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不是期待名利双收呢?现在在欧美打乒乓球的基本上都是出于兴趣爱好,要把它作为职业,连温饱都未能保证。倘若从观念上改变世界对这个项目的印象,还愁欧美地区的水平起不来吗?
乔红:我认为国乒已尽了最大努力促进这个项目在全球的发展了。至于加大奖金力度这个建议,我也同意,但这需要是国际乒联带头才能成事吧?
柳天扬:在世界竞技体育项目当中,真正能由我们中国主导的并不多,三大球是不用指望了,无非就剩下乒乓球与羽毛球。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其鼎盛时期都有投射到体育项目上。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衍生了很多体育项目,如今都是现代奥运会的起源。篮球和橄榄球的发展也与美国的强大有关。我们国家还没达到这个程度,但要有意识往这个方面走。作为优势项目,乒乓球不仅要保持优势,还得推得更高。先通过增加奖金,让乒乓球比赛的等级从“穷”到“富”。如果一个大赛的奖金都能过千万元,还用愁一个乒超联赛的3000万元打包价无人问津吗?这一点,如果国家前期先行投入,等引起了欧美的兴趣,市场化也会逐渐形成。
让国球比赛等级从“穷”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