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笋”故乡佛山张槎举行“笋王争霸”大赛

12.06.2015  23:54

  广东新闻网佛山6月12日电 (蔡一鼎 李敏贤)佛山市禅城区为更好的发扬粤菜的优势,满足市民对美食文化的要求,13日将举行禅城张槎首届笋文化节,邀请全省的笋农纷纷拿出最好的大头点(典)竹笋参加比赛,并一起见证最重的笋王诞生。

  据禅城区张槎街道办负责人介绍,2014年张槎街道开展张槎“十大名菜”、“十大名点”评选活动,通过挖掘本地传统美食来重整张槎饮食文化,以提升张槎街道的软实力。而作为张槎引以为豪的特色美食大头点(典)甜笋,一直以其个大洁白,一口爽脆,鲜嫩而无渣为大众津津乐道。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特别设国宴招待,场面相当盛大。国务院指定用专机从广州调张槎沙口竹笋到北京,作为国宴菜肴招呼尼克松夫妇。此后,张槎沙口笋声名大振,有人称为“佛山第一笋”,也有人称为“国笋”。

  其实,在广东一直流传“食在广州,厨出凤城”这句话。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厨出张槎”更是早有来头。早在清末民初时期,广州八成酒楼的大厨、点心师傅皆是佛山张槎人。但是他们大多远赴香港、澳门等地发展,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使得真正熟知这些张槎大厨的佛山本地人并不多。

  事实上,从民国年间起,就有张槎竹笋出口到港澳,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除出口澳洲外,还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国。《中国明食百科》一书专列“张槎甜笋”词条,记载有:张槎甜笋是广东张槎的著名产品,畅销海外市场。张槎盛产甜笋,有加工笋制品的丰富经验。但鲜笋不宜贮存,为了使甜笋远销他乡异国,当地将鲜笋加工成清水甜笋、酸笋、咸笋等再制品,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张槎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欣灿介绍说,张槎文化节上,厨艺大师将台上即场“”出几近失传的手艺雕“十字笋”。端着美食、拿着炊具的餐厅服务员及厨师们,还会欢乐地扭起“小苹果”。张槎一众厨师不仅做得了好菜,还能卖萌跳小苹果。

  当天,张槎数家本地酒楼也将拿出看家绝招:白灼鲜笋、耗油炒笋、竹笋鱼蓉粥等让市民现场试食。白灼鲜笋,蘸上酱油或者芥末,鲜嫩爽口。蚝油的浓郁与竹笋的鲜甜搭配得天衣无缝,食之不腻。再来一碗绵滑的竹笋鱼蓉粥,加以螺肉提鲜,回味无穷。

  此外,《汾江人家寻味张槎名菜名点》一书将在笋文化节现场首发。该书内容囊括张槎及周边地道美食:鲜嫩无比爽滑无渣的沙口笋、清末霸气至今的太史蛇羹、神仙吃过都站不稳的猪杂粥、质纯净晶莹剔透的本地鱼生、称霸张槎的祖传浸猪腰汤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