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手机在海外扬眉吐气

19.12.2016  10:37

2015年10月,在意大利罗马西班牙广场中心,华为手机的巨幅户外广告十分醒目。

国货手机曾一度被贴上“山寨”“劣质”的标签,但随着中国手机企业坚持创新、不断优化,如今,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货手机越来越走俏,“中国智造”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坚持创新——积累专利红利

“1分钟破亿!”这是华为最新款手机Mate 9上线发售后,在国内某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此可谓眼下华为手机备受消费者追捧的小小缩影。

这款年度旗舰手机是今年11月在欧洲发布的,时间比国内提前,但价格要比国内高许多,最贵的一款售价为1395欧元(约合人民币10430元)。高昂的价格一度令欧洲媒体为销量捏了一把汗,但发布后立刻在欧洲市场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华为西欧地区部消费者业务总裁戢仁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最权威的3家科技媒体对Mate 9手机进行了测评,与市面上其他手机在性能、硬件、软件、用户体验方面进行对比,华为拿下3个第一。“这是手机行业第一款产品获得三大媒体测评第一名,足以说明社会和消费者对我们产品质量与创新的高度认可。”

坚持创新是科技企业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而专利储备则是保障科技企业坚持创新的命根子。在过去的10年里,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6月底,华为集团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经申请超过76687件次专利,其中覆盖华为消费者业务领域的专利超过18000件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共申请专利9000件,其中,中国申请6200件、境外申请2800件。

深厚而持久的专利积累,让华为围绕消费者的痛点设计并改良产品时更加有底气。戢仁贵表示,以智能手机为例,续航能力弱、系统卡顿现象可谓行业痛点,华为在最新款的Mate 9手机中配置4000毫安时的超大容量电池,充满电可以连续观看视频达20小时,电池耐用性在欧洲科技权威媒体测评中排名第一。华为开发的智能充电系统提供多重安全保护机制,能够实时监控电压、电流以及温度,防范安全隐患。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的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最新款手机可以确保消费者连续使用手机18个月后,处理速度也不会受到影响。手机系统中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让手机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不断了解机主的使用习惯,让消费者“越用越顺手”。

专利储备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备的“知识武器”,华为在专利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优势,为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领跑赢得了更多信任度,树立了 健康 的国际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专利储备也是华为防御跨国专利诉讼的坚实“护甲”,让华为更专注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稳定的研发投入提升用户体验,打造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从而保持高效增长,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影响力。

华为在专利领域的表现越来越抢眼,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大量专利成果,其授权专利也达到了“巨头级”的梯队,足够与西方手机巨头分庭抗礼。2016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总部发布公报称,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

华为不仅有相当可观的专利储备量,并且新专利增长快速,还与苹果、爱立信、高通均达成了专利交叉协议,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最新许可备案登记信息显示,2015年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进入全球通信行业、科技行业第一阵营之后,华为不仅发力自身知识产权的积累,还积极维护专利领域的秩序。

“未来5年,我们将在产品方面持续创新,切入当地消费者文化和习惯,引入欧洲创新元素,在参与当地社区活动、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品牌温度,希望能在西欧提供当地消费者最喜爱的高端智能手机。”戢仁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