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源: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8.07.2023  16:21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是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这一重大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基础性工程。    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   第一,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的重要基础。   产业是发展之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的产业体系构建,特别重视制造业在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制造业的大发展,来自于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但是也必须看到,广东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能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广东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让制造业真正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上“当家”,在提升产业体系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协调性的现代化属性上下功夫,这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的底气和根本所在。   第二,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以及自主、开放、协调的现代化属性,无不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连续6年位列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55.1%,从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到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从机器换人到建设智能工厂,从节能降耗到绿色低碳生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广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仍面临资源约束紧、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产业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关键支撑。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广东率先参与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背景下,广东作为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的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需要尽快调整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广东地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交汇点,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一方面,需要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从珠三角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以及境外有序转移,构建起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激活“三大动力”,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改革、开放、创新是广东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三大动力”,并深深嵌入岭南热土,成为广东发展的宝贵基因。广东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必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激活“三大动力”,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22条”部署要求,在新征程再造广东现代化建设产业新优势。   第一,激活改革动力,坚持制造业当家,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持续提升制造业投资比重。民营企业是广东制造业投资的主力军,要提升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引导企业家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经济长期向好的集体认同,增强关爱企业家浓厚氛围,切实增强企业家“干在广东、闯在广东、投在广东”的底气和信心。打造更高效的有为政府,创新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狠抓大项目、优质项目,狠抓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建立粤东粤西粤北营商服务新优势。激励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大胆学习、复制和嫁接珠三角、邻近省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招实招,强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干部交流,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开展投资审批等一系列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第二,激活开放动力,促进产业区域间协调发展,再造产业发展新空间。   强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产业合作。创新以制造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鼓励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之间开展产业飞地、园区托管等新型产业合作方式。结合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培育产业集群为导向,引导珠三角企业以“龙头+配套”“服务+制造”“老厂+新厂”等形式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积极探索珠三角作为技术开发前方、粤东粤西粤北作为成果转化后方的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间合理分工,保持广东制造业产业链相对完整。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趋势,加快广东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大力吸引高质量外商企业参与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持续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密切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方面力争作出示范。   向海洋要空间。增强经略海洋意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向海图强,挖掘海洋价值,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力争在全省广袤海域上再造一个海上新广东。   第三,激活创新动力,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   促进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智能化是提升企业经济韧性的重要手段。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支撑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   促进绿色化转型。重视数字化对绿色化的赋能作用,深入实施“双碳”战略。保护优化提升传统企业,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节能低碳再开发。大力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现绿色装备、绿色产品、绿色运营有机结合。   促进融合化转型。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升级工程,打造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   加快在新领域、新赛道的布局。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实现换道超车,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尽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壮大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所占比重,实现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升级,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经济发展不竭动力。   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发挥广东企业创新主体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广东地方战略科技力量的合作,加强面向产业需求的基础研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