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学子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总决赛银奖

19.11.2014  12:00


  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10月30日至11月3日,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全球总决赛在波士顿海因斯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华南理工大学两支实验组代表队“SCUT-China”和“SCUT”,以突出表现双双摘得全球总决赛银奖。
  “SCUT-China”队的项目是“聚酮化合物的程序性合成(Programmed Polyketide Synthesis)”,队伍经一年的努力,利用聚酮合酶自身特点,对其功能结构域进行模块化并自由组合拼装,以计算机编程的模式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聚酮化合物的程序性合成,拟为新型抗生素开发提供高通量设计与生产平台。主力成员廖锡豪、翁启童、伍忆然、谭棋丰、陈一鼎五名同学经过大会演讲、答辩和海报等成果展示环节,最终在大赛“生产制造”方向的本科生组别获得银奖。
  “SCUT”队的项目聚焦于细胞区室化领域,提出了“泛细胞区室化”(PAN-compartmentalization)的新概念,通过结合通路特性利用真核生物亚细胞区室结构的内外环境特性,达到通路表达最优化;此项目扩展了细胞区室化的概念,面向能源、化工、医药等生化生产等方面的应用。项目主力成员张俊杰、范楚珧、彭也、胡伟澎、王志铮五名同学精心准备项目展示与答辩,最终在大赛“基础研究”方向研究生组别中获得银奖。
  据悉,两支代表队在项目启动初期获得了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的“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在谭文、林影、潘力、李爽、叶燕锐多位教师以及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支持和指导下,组建了由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以及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的30人协同创新团队。
  自2013年11月组队后,经过前期系统培训、反复多次头脑风暴后的立题及分工,利用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历时一年,成功完成了课题的设计与构建。赴美参赛前,学院还组织学院5名海归老师们参评团队的英文演练,给予队伍更细致的指导。(图文/通讯员 叶燕锐 李爽 黄琳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吴夏曦)

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及获奖团队情况简介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由麻省理工学院和iGEM委员会主办,是跨学科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科技竞赛,竞赛分为实验组与软件组,涉及生物、化学、数学、计算机、软件等学科领域,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学竞赛。今年正值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十周年庆典,吸引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参赛,参赛团队多达245支,超过2500人前往美国波士顿参赛。另外,此比赛还包含了许多非实验任务,例如课题展示的网页设计、演讲内容展示、项目海报制作及以向公众推广合成生物学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等,要求参赛者有很高的综合能力。


团队名称

项目名称

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

团队负责人

SCUT-China

聚酮化合物的程序性合成

廖锡豪、翁启童、谭棋丰、伍忆然、李志韡、杜亚琴、陈一鼎、梁艳慧、苏俊瀛、陈毓新、赵倩、曲珊珊、李轩、凌张炎、肖毅钊、龙钏

叶燕锐

 

 

 

 

林影、潘力

 

 

SCUT

泛细胞区室化

张俊杰、范楚珧、陈湛如、彭也、胡伟澎、杨碧娜、王志铮、李林洲、赵亚冉、黄晓彬、周诗雁、吴宇航、王修源、潘雪曼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