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课程体系的三次浪潮

01.08.2014  17:04
目前的国际课程体系有哪些?不同体系间有什么区别,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国际高中在中国发展十几年,其课程体系正日趋丰富和完善。

  目前的国际课程体系有哪些?不同体系间有什么区别,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该如何选择?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

  课程体系的三次浪潮

  国际高中的课程体系众多,A-level课程、IB DP课程、AP课程、加拿大课程、西澳洲课程等等,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往往让家长和学生无所适从。

  其实,这些课程大多可按留学目的地国家的不同而做出划分,比如留学加拿大或澳大利亚最好是就读其对应课程体系,留学英国的最佳通道是A-level课程,目标是美国的学生,则多选择AP课程。当然,这种划分也不绝对,例如选读加拿大、澳大利亚课程或A-level课程的学生也可以申请美国大学,但学生要自己另行准备托福、SAT等考试,需要多费一些周折。

  这些课程在中国的兴起和流行是与国际高中发展的三次浪潮相伴而来的。

  第一次国际高中的发展浪潮应归功加拿大课程体系。上世纪90年代,中加两国的经济和人员往来密切,两国政府签署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部分课程采用中国教材,部分课程采用加拿大教材,双学籍、双文凭的教育模式得以落地生根,为中国高中生到北美读大学本科开辟了一条直接渠道,是中国学生大规模到国外大学本科留学的开端。

  北京中加学校、大连枫叶学校等民办教育机构在这次浪潮中脱颖而出。从行业态势上看,相比其它竞争课程体系,加拿大课程的中方合作学校的办学实力相对较弱,发展后劲不足。

  第二次国际高中的扩张浪潮由英国A-level课程体系推动,自2003年开始发展迄今。

  A-Level全称是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它是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大部分学生需用两年时间完成课程,凭课程成绩进入大学。A -Level课程的考试类似于高考,优势在于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少,第一年只要求学生选读4门课,第二年可以进一步减少到3门,中国学生一般选择学习理科,相对容易获得好成绩。

  A-level课程有优势,但也存在缺陷。

  英国本土学生的高中为4年,在学习A-level之前要修完GCSE普通中等教育课程,学生通常要在两年时间选修11到12门课程,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的优秀公民,为学生直接参加工作,或者继续学习A-level课程打好基础。

  而对于中国初中毕业生来说,高中只有3年,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进行英国GCSE这样的通识教育,在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尚不足的情况下,匆忙选读A-level课程。这些项目一般会在高一开设衔接课程,但因为学生规模不大,从师资成本考虑,往往只有少数几门学科由外教授课,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的空间不大,造成知识面狭窄,基础不坚实。而A-level的科目选修与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高度相关,对于没有接受过通识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中国高中生,这些选择往往存在随机性和盲目性。

  第三次浪潮的特点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

  在这次浪潮的初期,很多学习A-level课程的学生放弃去英国转而去美国,于是,更适合去美国大学的AP课程开始迅猛发展。

  AP课程全称是Advanced Placement,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阶段授课的大学课程。AP课程国际高中的优势在于能更有效地帮助中国学生准备入读美国大学。 目前,AP中美合作课程体系是国内国际高中的主流课程体系。

  不得不提及的另一种国际高中课程是IB DP课程。IB DP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 除预科阶段的IB DP课程之外,IB课程还包括中学(初中)课程IB MYP和小学课程IB PYP。IB课程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早,早期主要被国际学校及北京汇佳学校、上海平和学校、广东碧桂园[-2.02%]学校等几所民办学校采用,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近几年中国学生掀起赴美留学的热潮,在AP课程项目快速发展的带动下,IB课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适应了一些国内学校求新求异的需求。

  IB DP课程与AP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IB DP是学历文凭课程体系,中国高中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执行上需要全盘接受国外标准,很像一个加盟店,自主性很小。而AP是学术能力课程,中国高中可以设计自己的高中课程体系,辅以开设若干AP课程,这就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选择国际高中的标准

  有些教育机构以应试教育模式,过于功利地对待国际高中课程:仅为学生开设少数外教学科,局限了学生拓展自己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的机会;误导学生过早地、重复地参加托福和SAT考试,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追逐短期目标上;吸引学生付费购买而不是为他们创造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不提供专业咨询辅导,学生被迫在留学申请上依赖中介机构。本应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教育和学习过程,变成了消费主义的教育商业服务。

  这些投机取巧的行为,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让学生升入一所尚可的国外大学。但要认识到,这样的优势是短暂且不可持续的,学生在国外大学生涯中所面对的文化差异和学业压力会依然残酷,终归要独立面对如何适应和发展转型的问题。

  国际高中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在把学生送到美国去,而是要为学生能够在国外大学很好地发展做好准备。衡量一个国际高中项目优劣的标准,不仅仅是拥有外教讲授的课程,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和学生管理方式的国际化。具体而言,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一流的文艺体育场所;是否有充裕的高水平中外籍教师,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是否减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采用的小班化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是否有专业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帮助,给予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和成长规划辅导;是否打破了看牢管死的管理制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责任感——这些衡量教育优劣的通用标准也是衡量国际高中品质的最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