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净水员:每天巡查水厂两遍守护300万人用水安全(图)

21.08.2014  00:59


  净水员每天顶着大太阳在水池边巡查,巡查一次大约要1个半小时,衣服几乎全部湿透。

  信息时报记者 朱元斌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孙婷婷 实习生 王涛 通讯员 黄炜) 高温之下的室外,穿着密实的长袖衫、长裤,擦着SPF50的防晒,每天巡查水厂内68个大大小小的水池两遍,这就是南洲水厂净水员陈工的工作内容,按照每天步行6公里计算,她工作10多年来,累计步行巡厂已超过1.5万公里。

  10年巡厂: 累计步行超过1.5万公里

  2004年,南洲水厂建厂,陈工和她的搭档刘工就来到了厂里,算是厂里的“元老”,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巡厂。

  南洲水厂的自来水原水来自北江,日供水量达100万吨,接近全广州市供水量的1/4。从原水进厂,主要经过预氧化、投放混凝剂、絮凝沉淀、砂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消毒等环节,每个环节有在线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但设备毕竟是机器,难免有出现误差的时候,因此需要有专人巡查。

  该厂有8个沉淀池、8个反应池和52个砂滤池,净水员的工作就是轮班巡查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处理措施,以保障出厂水质达标。

  “无论是下雨,还是太阳暴晒,白班要上午巡一次,下午巡一次,每次步行要一个半小时,至少3公里。”陈工说。记者算了算,按照一次步行3公里,一天就是6公里,一年工作258天,10年下来巡厂步行就是1.5万多公里。

   她的装备:长袖衫、长腿裤、防晒霜

  8月13日上午,记者跟随陈工和刘工,踏上了巡厂之路。大热天,陈工的着装“与众不同”,浅蓝色的长袖棉布衬衫、长裤和布鞋,手里拎着顶草帽,出门前,要擦上海边才需要的50倍防晒。陈工说,由于长年累月要在高温的环境下作业,她换得最勤的化妆品就是防晒霜。

  路上,刘工数着工作篮子里的“宝贝”介绍:手机大小的巡检记录机、列了66项指标的巡厂记录表格、取水样的量杯、对讲机、雨伞、一盒抽取式纸巾。“这个纸巾不是擦汗的,是擦拭水样试管外壁的,水样检测对试管外壁的清洁度要求很高,要反复擦拭才行。

   她们的技能:闻、看、听、测

  在原水池,陈工掀起了水池上方的一个盖子,闻了闻。据介绍,这是在闻原水的气味。陈工说,虽然有在线监测,但是为了预防可能发生意外,用鼻子闻,可以初步判断水体是否被污染,一旦出现异味,后续处理环节就会采取相应措施。

  接下来是投放混凝剂环节,陈工弯腰盯着水池看了差不多10秒钟,“这是在看絮状物,如果絮状物的矾花外观不好,说明混凝剂投入不够或过量,这都会影响水里的杂质沉淀。”陈工介绍,每天进水的水质情况是不固定的,而且杂质成分变化也很大,因此自控系统投放的混凝剂量并不是都处于最优状态,需要巡查人员辅助判断,并及时通知进行投加量调整。

  在沉淀池旁,吸走池底沉淀物的排泥车在运作。“这里主要靠听,如果排泥车轨道发出“咔咔咔”或者摩擦比较厉害的声音,就说明运行状况不好,要立即安排检修人员维护,否则对设备不好,也会影响污泥清理进度,甚至影响到厂内下一个环节的水质。”

  前期去杂质的效果如何,需要取水检测。在平流沉淀池出水口提取一杯水样带进了“检测室”后,刘工用纯净水将试管冲洗三次后,将水样倒入试管,再抽出纸巾仔细擦拭,直到肉眼看不到试管表面有任何杂质,然后放进了检测机中,数据显示0.508。“检测的是水质浑浊度,数值越低说明水越清。

   自家也喝这里的水 再辛苦也值

  当天,广州最高气温32摄氏度,对于陈工和刘工来说已经算是低温了。10年如一日地重复一样工作,刘工承认确实很辛苦,但在外人看似枯燥,实际上每天他看到的水和设备都是不一样的,“我家住海珠区,家人也都喝这里的水,我守着这里的水质,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记者从南洲水厂了解到,常年顶着大太阳高温作业的净水员除了陈工和刘工,还有另外6人,无论日晒雨淋,每天守护着300万人的用水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