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哪儿?到广图免费看藏韵唐卡艺术珍藏展吧!

15.07.2016  14:43

    藏文化移动学堂来到广州天河了。7月12日上午,“藏韵唐卡·映像天河”艺术珍藏展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大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40幅西藏唐卡作品,展出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5时30分,每逢周三闭馆,现场有免费讲解服务和宣传册派送。

    展览介绍广州规模最大西藏唐卡展

    据介绍,该展览由天河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藏雪堆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办,广州图书馆、天河区博物馆、猎德街文化站承办。展览共陈列40件作品,大部分为嘎玛嘎赤派唐卡画作,少部分为勉唐派、勉萨派等唐卡作品。题材涉及尊像、佛传故事、天文历算、自然科学、藏医药学等多方面内容,是西藏唐卡在广州举办过的规模最大、面貌最丰富、最专业的作品展。

    据了解,其中有17幅唐卡还代表中国,于今年5月参加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和驻德国大使馆联合主办的“中国西部行”德国法兰克福的唐卡艺术展览。

    精品赏析部分作品创作时间超过1年

    唐卡老师、雪堆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宋明介绍,这次展示的40幅西藏唐卡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张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了作者最高的创作水准,部分唐卡作品的创作时间超过一年。

    他表示,“唐卡的绘制要极其考究耐心,往往构思、线描都要几个月时间,且绘画过程要做到心静、眼准、手稳。比如‘点染’的过程,画一块硬印大小的天空,就要一个星期。这次在广州参展的作品可代表目前国内当代唐卡绘画的最高水平”。

    展览现场,除了欣赏各种精美绝伦的尊像类唐卡外,还可以看到《四部医典胚胎学》、《藏医骨骼气脉》等几幅很特别的唐卡。

    现场看点 “零距离”看西藏小画师作画

    展览推出了“十米长卷”,主要围绕唐卡流派、种类、题材、构图、色彩、线条、绘制、鉴赏等八项内容,为市民群众深入浅出地解读唐卡的历史意义和艺术内涵。

    展场还专门搭建地台,邀请了两名来自西藏嘉黎县和尼玛县的孩子洛珠和伦珠杰参在现场作画。前往观展可以看到绘制唐卡所需要的工具、用料,以及绘制唐卡的过程。虽然两位小画师都不满20岁,却都有五年以上的绘画经验。

    洛珠介绍,一幅好的唐卡一般由30多种颜色绘成,有的多达50种,其中白、黄、红、蓝是常见的四种基本色。而且绘画颜料选用也很讲究,一般是矿物和植物两种来源,藏区丰富的颜料矿藏也为唐卡绘画提供了优越的色彩条件。天河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作画是策展办展的一大亮点,市民群众无需跋山涉水就可以亲眼目睹西藏唐卡的精品,甚至是观摩唐卡绘画的过程。

    小科普:西藏唐卡你知道多少?唐卡是什么?

    唐卡,藏文标准正字作thang-ga,也写作thang-ka,thang-kha,字面意为“平坦、展开、广阔”等含义,《藏汉大辞典》释为“卷轴画,画有图像的布或纸,可用轴卷成一束者”,具体指在纺织品上绘制的有锦缎装裱的宗教绘画。

    唐卡的起源?

    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但迄今为止,关于唐卡最早的记载,见诸《大昭寺志》以及五世达赖喇嘛《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等文献。据传,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无意间把鼻血滴落在面前的绢布上,他一时心血来潮,便用手指蘸血绘制了一幅白度母画像。此为藏地第一幅唐卡,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度母神像腹内。

    唐卡的内容?

    唐卡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世俗生活等领域,是“藏文化百科全书”。在古代传媒不发达的藏区,唐卡起到教育、传播的作用。如胚胎学唐卡上可见人体受孕、妊娠反应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的“鱼期、龟期、猪期”顺序,与脊椎动物、鱼纲、爬行纲、哺乳纲和人类的进化顺序一致。

    来源 信息时报

    微社区e家通记者 黄艳 陆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