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不拆祖屋另择土地 桃源镇村民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本报记者 罗娟娟
特约记者 丘佳纳
大埔县桃源镇坐落在一个小盆地里,站在高地,盆地里的繁华尽收眼底:除了圩镇的新楼房,周边的村落依旧可见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这些老式民居虽历经沧桑,但保存完好。记者走访发现,桃源镇群众建房有一个习惯:不拆祖屋,重建新房另找土地,甚至是斥重金修葺祖屋。据桃源镇文化站初步统计,目前,该镇圩镇及周边的4个村的房屋中,至少有六成是传统民居。
在桃锋村,稀疏的楼房在密密麻麻的传统民居中显得“形单影只”,在众多老式民居中,“光衍居”格外抢眼:由乡贤斥资300多万元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一正两横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极其精美,雕梁画栋间,每一个细节都保留了传统特色民居的独有魅力。村民廖南德告诉记者,村里的老房子基本上还保留着,村民建新房都是另择土地。如今该村的房屋中,传统民居占了八成以上。
传统民居扎堆的现象,同样出现在圩镇周边的新东、桃星、团结等村,老式民居在新农村建设中唱起“主角”:在青山环抱的绿野溪流中,处处是黑瓦白墙的客家民宅。桃源镇文化站站长郭清华说,目前,圩镇及周边的4个村庄中的房屋,至少有六成是传统民居。
桃源镇是大埔县人均创产值、税收最高的一个镇,2013年的工业总产值达9.45亿元。在传统民居最集中的桃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8000元以上。在经济尚且富足的村镇,为何村民独爱老式民居?“村民们普遍都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我们都认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要好好保护和传承。” 廖南德说,基于这点共识,很多外出乡贤宁愿花重金维修老民居也不愿另建新房。除了“光衍居”,桃锋村还有近20座这样的老式民居经过了重金修葺。
“为了保护传统民居,桃源镇专门成立了客家民居保护机构,每个村设立客家民居保护小组,向村民宣传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及时发现拆毁传统民居的行为并进行引导。”桃源镇镇长周威告诉记者,该镇在每年举行的乡贤座谈会上,都会把保护传统民居作为主要议题和乡贤交流,并引导乡贤在回乡建房时有意识地保护祖屋,保护祖先遗留的文化。除此之外,该镇还对全镇传统民居进行造册登记。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传统特色民居1082座,占据了全镇房屋总数的53%。